“你有钱,可以去吃10万元一顿的盛宴,但不能把剩下的大量食品丢入泔 水桶;你可以去住10万元一夜的总统套房,但不能姿意浪费水电……总之,你爱花钱就去花,但你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这要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禁止。”在中国工程院日前召开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上,针对正日益坠入五光十色消费漩涡 的同时,资源紧缺钟声又频频响起的当前社会,潘家铮院士迫切呼吁建立节约型社会,其他32位院士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
当今面临“资源忧患”,建立一个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正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 过的《21世纪议程》所指出的:“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笔者以为:除了经 济增长模式需要从资源增长型过渡到技术增长型以外;更新全社会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必要的,全体国人都应摒弃过度消费或滞后消 费的错误认识,树立“适度消费”的全新理念。因为从资源环境学的角度看,消费不足和超前消费都会对资源造成极大的 破坏。消费的不足,会使得人类对资源的掠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而超前消费虽可以带动工业发展,却会增加对资源的压力而加剧 对资源的破坏。
“适度消费”,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可能而生活”。即在不严重破坏环境、不侵犯其 他人和子孙后代基本的生存权力的前提下,根据自然条件的许可程度来生活。但是在当前中国,这种生活理念犹如阳春白雪,和者甚 少;而“过度消费”之风却弥漫甚广。君不见:无论公房私房,现在都追求高标准、大面积与豪华装修。驾驶汽车,追求 排放量大和豪华型的,经济小型车则受到歧视,不少地方还禁驶1.3升排放量的汽车,有的高级宾馆还禁止省油的小型汽车驶入。全 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当许多地区为南水北调作牺牲的时候,有的地方还在大量用自来水进行景观花木的浇灌 ……
在全社会普及“适度消费”的理念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公 共政策,体现国家意志。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就是关于资源或利益的合法的分配形式,而资源或利益的分配不仅有群体之分,而且还有 目前利益与公共利益之分。如政府应主导节能,因为无论是能源安全还是环境保护,都有相当程度的“外部性”,市场的 作用很有限。在此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学习。它推行“领跑者”政策,设一系列政府奖来鼓励那些最优秀的节能技术和 产品以及主导研发的企业;还规定年耗电量在一定数量之上的工厂、办公楼、学校和政府机关,有义务报告能源的使用量,并提出节 能措施等。
其次,每个公民都应把“适度消费”内化为自己的生存理念。不能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损害大多 数人享受新鲜空气和清洁用水等的基本权益,不能动摇孙子后代建立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资源供给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消费。圣雄甘地曾说:“作为人类,我们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在于我们能改造世界 ——那是原子时代的神话——还不如说在于我们能改造自我”,每个公民都应从自身出发,遵循“ 适度消费”的理念。最起码要意识到,空调不是开得温度越低越好,暖气不是开得温度越高越好,照明不是越亮越好。
有限的资源与无限欲求之间的矛盾,在要养活占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的中国显得尤为激烈。日前,“水 乡浙江闹水荒”的一则新闻更显示了这一点。在全社会提倡“适度消费”的理念,已是刻不容缓,这也是建立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应有之义。
其实,很多平时不太注意节约的人,看到媒体曝光的种种浪费行为,心里也会有所触动,大有要将浪费置于死 地的念头与冲动,心想着要改掉浪费的可耻行为。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只是当时看了以后心有所动,但事后并没有真正行动 起来。君不见,第五届中国重庆国际啤酒节上,上万名热情疯狂的市民相互泼洒啤酒,将啤酒节变成了“泼酒节”,4小 时消耗35吨啤酒。此外,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举办冰灯冰雕展,每天耗电在1万度以上。这些可算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浪费行为,而 全国各地的“小打小闹”的浪费活动和行为又何止其数?如:一些宾馆、商场的空调温度,可冷得让人发抖;一个人办公 却可同时开几十盏灯为之“服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媒体报道的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
上述的浪费行为,难道是他们真的不懂浪费的可耻?恐怕未然。节约的道理,恐怕大家都懂,最关键还是在于 落实,在于具体的行动。节约要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好习惯是办好事情的好帮手。经常做,时刻提醒一下自己,做多了,自然养成了 一种习惯。比如,笔者有一个节约的好习惯,坚持把洗脸、洗衣服的水留在脸盆里,到时候用来拖地或者冲厕所。这样,既实现了水 的再利用,又节约了可观数量的清水,何乐而不为呢?
节约的口号已经提得足够多了,人们也知道了浪费的可耻和节约的光荣,剩下的就是付诸行动了。提倡节约, 心动不如行动!
2007•中学组三等奖
上海市天山中学高二(6)班 唐 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