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生作品>>征文2007
让传统节日与节约文明同行
[2008-10-30 12:59:2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亲切又充满中国传统气息的诗句声中,2007年清 明节到来了。目睹疲惫的扫墓大军和长蛇阵似的扫墓车流,耳闻上海的规划墓地将在几年内用光,我蓦然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在遭遇西 方节日冲击后所面临的又一个矛盾,那就是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浪费不仅在消耗着日益稀缺的资源,也在消磨着人们的节约意识。因此 ,倡导传统节日与节约文明同行,对于增强中国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 倪,主要是和原始崇拜和迷信禁忌有关。后来,神话传奇故事、宗教和一些历史人物,也被赋予永恒的纪念而渗入节日。到唐代,节 日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 节日变得欢快喜庆而丰富多彩,过节的风俗也一直延 续发展而经久不衰。
    传统节日文化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它彰显了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但是,由于表现形式等因素 的限制,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减,更多地流于形式。而西方节日文化却逐步进入中国,特别在年轻一代中受到 越来越多的追捧。花哨的圣诞大餐、昂贵的情人节玫瑰等一些铺张浪费的洋节日元素频频受到批评。在如今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形 势下,如果传统节日文化能顺应 潮流,走向节约,走向简朴,就能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焕发活力、发扬光大。
    洋溢着欢乐祥和气氛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放鞭炮是 中国人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早晨,还有迎财神的大年初五,满城但闻鞭炮响,满城尽是鞭 炮屑。那些需要休息的老人、病人和小孩难以入眠自不必说,这鞭炮的花销可是一算吓一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春节期间上海 鞭炮的销售额达7000万元,仅除夕夜上海的爆竹垃圾就有1450吨,折合消耗近3万棵大树。想想整个中国,有多少宝贵的树木在鞭炮 声中灰飞烟灭?其实,一个合家团圆的节日是没有必要这么铺张浪费的。我建议政府部门和媒体大力倡导少放鞭炮或者使用电子鞭炮 ,同时定点定时举办烟火表演,让大家聚在一起观看,这样既避免了各家各户重复燃放、相互攀比的浪费,又保证了安全。
    春节要节约,清明节也要简朴。1956年,毛泽东等151位老一辈革命家联名签名倡导火化。后来,有识之 士提出火葬后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向江河。还有些人愿意选择树葬、花葬等环保节约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又在网络上 实行灵位祭奠。其实,人死形灭,魂不附存。人类能够成为万物之灵,靠的不是墓地,而是精神。我想,留下一个节俭朴素的作风, 比占去子孙的一块地皮更加值得让人铭记吧。
    传统节日实行节约运动,除了带来物质上的节约以外,更能带来精神家园的充实。让我们来看一个最近的 例子:悉尼数万户商家和居民自发于2007年3月31日19时30分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澳 大利亚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前列,但他们知耻而后勇,积极采取行动,并以集体熄灯这样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他们节约的决心。
    由此可见,节约行动更是一面旗帜,像传统节日这样标志性的活动,在感化民众、推动社会走向节约上的 意义,甚至大于本身物质上的节约意义。下面我想谈谈节约理念如何与传统节日相融合。
    寒食节可以像悉尼一样举行熄灯活动。寒食节就是清明前二日,从次日起至清明节禁火三日并吃素食和粥 。古人禁烟火,悉尼人主动熄灯,咱们也可以利用寒食节的文化背景,倡导部分城市熄灯一小时。熄灯形式的节能行动具有推广节约 意识的示范性作用,这样可以把传统节日和现代节约理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让寒食节成为世界众多传统节日中追求节约的一段美 谈。此外,寒食节的素斋传统可以用来倡导科学饮食,对素斋进行适当的改进后,兴许能够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健康饮食呢 !
    中秋节杜绝月饼过度包装,还月饼“一身轻松”。2007年,我国将出台《循环经济法》,进一 步严惩厂商的过度包装行为,人们也应该从自己做起,营造一种“节约中秋”的文明氛围。
    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祭祀为什么不能清清明明呢?在端午节,吃一只粽子,办一场龙舟比赛,便表达了 对屈原的最高崇敬。从以前的投粽子入江到今天的吃粽子,这一细节上的转变恰恰是节约思想的体现。这种简朴又重视思想文化内涵 的祭祀,也有助于扶正清明扫墓的铺张浪费之风。
    我之所以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节约理念的融合充满信心,是源于对从古至今时代背景更迭的梳理。传统 节日自古就蕴涵了节俭的传统美德,而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浪费现象却抬起了头。因此,在传统节日里提倡节约,则更具有 现实意义。
    传统节日里提倡节约,也具有社会意义。每到中秋节、春节这些传统佳节,人们都要为了送礼动足脑筋, 费神又费钱。“礼物链”既加重了人们的人情负担和经济负担,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浪费。我们在节日里提倡节约,让人 们轻松过节,便也是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
    传统节日里提倡节约,同样具有国际意义。节约精神与国际接轨,中国传统节日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 这种精神。节约的过节方式也能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素质的提升。同时,西方节日带来的一些浪费风气也能被传统文化中的节约精神改 正。也许,外国人还会倡导“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向节俭又热闹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学习呢。
    让我们节约起来,让我们在节日里节约起来,让传统节日文化在节约中发扬光大。

2007•中学组二等奖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二(10)班  陆上行

    评注:文章从“传统节日”与“节约文明”谈起,切入视角较好。立论始终扣 住“融合”而展开,例据充分,说理清晰,富有一定的新意。 
 

上一篇: 谈传统美德——节约 下一篇: 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