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生作品>>征文2006
正视科技,赢取未来
[2008-09-16 12:04:10]

    都说现代化的生活让人体会了文明、舒适和尊严,耕作者不用汗滴禾下土,只需遥控着 按钮,就可使唤着铁犁锄割;勇者不用再以足尺丈量神州,脚踩油门就可走遍山山水水;智者不再需要亲历亲为,手握鼠标便知天下 大事。据史料记载,公元前希腊阿里斯多德开创包括物理、天体在内的自然哲学研究至今,历时20世纪,人们已经习惯在瓦特带来的 光明中生活,在盖伦的医学解剖学基础上研究,在贝尔发明的有线电话里“煲粥”……在科学成果的拥抱下 生活的人们,断然不会拒绝进步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如同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般简单,适度调味色香俱全,过量烹饪令人咋舌;如同艺人作画留白的原理 基础一般,画面中必有留白处才显境界,过渡张扬反显糟粕。同样,对现代化的过度追求和对资源的极度利用,必定是把文明送上绝 路,背离科学的意愿。近日,吴敬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上发表署名文章,题目为《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谨防结构调整中 出现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他在几千字的长文中呼吁:“重型化”的快跑不仅使中国遭遇能源危机,更带来严重的大 气污染。吴敬琏认为,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重化工业快速膨胀直接烧热了中国经济,住宅、汽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热发展, 引起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机械、化工行业的高速跟进,最终带来电力、煤炭、石油等资源的严重吃紧。中国煤炭平均每人每年产煤 21吨,全员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的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从2001年到今年10月底,全国 煤炭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7.4天一起;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8起,平均50天一起。2005 年监测的522个城市中,39.7%的城市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3100万辆,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 的重要来源。按目前的排放量,到2015年,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将比2000年上升一倍。河道变污,草原荒芜,迁徙的候鸟找不到 落脚的归巢。人类在充分享受绵延上万年科学发展成果的同时,又亲手将科学和文明送了回去。
    我思故我在。环境保护、科学发展问题的提出,让在现代化征途中行色匆匆的人们思考起来-----科学与 美好的链接在那里?在无限开发的空间里?在资源的不竭利用上?在人的欲望无度的满足里?……这一问题的提出,其 意义远胜于一般发展原理的思考,它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科学的真谛。
    欣赏科学往往聚焦科学发明和产品成果,认为成功的元素取决于伟大的科学家的头脑。殊不知科学家的智 慧中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运用知识的科学思想,这就是求真、求实。试想没有科学思想的引领,攀登的路径不会准确;没有科学精神 的支撑,便无法走向真实的境界。科学的核心就是真实,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求真实。我国古代先哲提出的格物致知,哥白尼、伽里 略、布鲁诺、刻卜勒等,科学家为求真,不向当时的神学礼教低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科学之所以被崇拜也就在于其真实,在于求真过程中的不屈不饶。今天,当美好的诱惑如此强烈地摆在我 们面前的时候,不能只理解为结果的享用和伴随着的美好,更需学习和体会每一项科学研究成果中所凝聚着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求 真、求实!这才是科学与美好的桥梁。早在1917年,美国科学家梅加夫提出科学精神实质是服从真理的精神;梁启超认为科学精神就 是求真理、求有系统的真知识、求可教人的真知识。今天,现代化社会中对于发展的思考,必须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引领下的思 考。一切不顾及长远、不顾及子孙、不顾及全人类的发展观都不是求真求实的发展观,不能以消耗有限的能源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环 境为代价,资源不可再生这是不争的事实,环境是人类共同生存的依赖这是共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教会了我们思考问题,认识自 己。
    前日看见报道:精明的老外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纷纷回归手帕生活。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森林 资源十分丰富,多年前便立法禁止国人使用纸巾。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刚过18%,列世界第130位,是个“森林穷国”,人 均年消费生活用纸2.6公斤。纸巾是方便的,但这种方便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这是何等强烈的对比!常识告诉我们,雪白的纸巾 得用上好的木料生产,生产纸巾是资源消耗型产业,而且造纸厂本身还要排放毒害甚烈的废水,会污染环境。可喜的是,现在有了 “让国人把丢弃的手帕重新‘捡’回来”的倡议”,这是国人科学意识的回归。
    科学使生活更美好的链接,在于科学意识的增强、科学认知度的提高、科学精神的宏扬。我们不能仅仅满 足于文明带来的幸福,更应该在文明的传承中显示我们的科学精神。学者的研究、决策者的智慧、大众的理念,有了这样的科学文脉 ,相信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才会更美好。增强青年一代的科学人格塑造,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融入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素养 里,有了薪火相传的精神和思想,天才会永远蓝色,水才会永远碧清,生活才会永远美好!

2006•中学组二等奖
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7)班  高小凡

    评注: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围绕节约资源展开议论,一气呵成,且文笔流畅。
 

上一篇: “彩扩西施” 下一篇: 科学让奥运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