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为科技编辑记者熟悉融媒体提供机会——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探讨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出版
[2020-12-18 17:56:21]

 

为科技编辑记者熟悉融媒体提供机会

——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探讨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出版

    2020年12月11日下午,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承办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2020年第四季度交流活动”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成功举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王世平,秘书长江世亮及专委会30余名会员出席会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科学画报编辑部主任杨先碧主持会议。

    江世亮秘书长代表协会致辞,对于调整重组后的专委会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后,有序组织活动、开展工作的状态作为表示肯定,希望此次交流活动亦能给会员们带来启发和收获。
在主题发言环节,科学画报编辑部主任杨先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数字出版部主任曾文,少年儿童出版社少儿科普出版事业部总经理沈岩,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资深动画导演刘强等4位报告人,围绕“融媒体时代的科普出版”的主题,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融媒体的由来与发展趋势

    杨先碧从融媒体的由来、融媒体的本质和特征、融媒体如何盈利、融媒体发展趋势4个方面介绍了“融媒体的由来与发展趋势”。他指出,“融媒体”是媒介融合的一种形态,指基于互联网,把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既有共同点,又有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多方面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在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等多方面融合共通的立体型媒体。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媒体变革,势必会带动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内的创新与发展,从而直接或间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并内在地推动媒体资源的拓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全媒体是大势所趋。我们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传统出版行业的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融媒体变革,一味指责读者(或受众)心浮气躁,那这就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如果我们能适应融媒体变革,一起和读者(或受众)嗨起来,那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精耕与细作 

    曾文的报告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为例,畅谈了“科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精耕与细作”。科技社的传统图书类别包括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其数字出版内容可区分为专业内容数据(结构化、碎片化;形成基于数据库的各类产品,如中医数据库、西医词典APP等),教育内容数据(内容精细、门槛高、专业、系统,针对学科教育中各类难点、抽象概念等,用合适的数字手段呈现,促进教与学的过程,产品形式如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室、初中化学分子结构APP、初中物理数字教材等),大众内容数据(大众内容,可以电子书、漫画、游戏、APP等无固定形式体现)。曾文以丰富的案例介绍了可融合承载的数字教育资源类型,如3D模型、3D动画、虚拟实验、视频、音频、图片等,他指出,融合出版是传统出版与新兴技术相融合,可依托纸质图书,通过AR技术、二维码技术、MPR技术等,增加数字内容,打造复合型出版产品。此外,基于自媒体发展的期刊数字出版也大有可为。

少儿科普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沈岩的报告聚焦“新时代少儿科普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当今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已成共识,数字出版可谓在迷雾中前行,既存在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即“融合出版重塑少儿科普阅读生态”,主要表现在内容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大大提高了阅读体验;手机、iPad等移动化、智能化的阅读工具,使阅读更加便利,碎片化阅读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技术,阅读趋于个性化;互联网使阅读具有社交功能。面临的挑战则是“少儿科普市场融合出版存在的多重障碍”,比如来自家长的压力,来自赢利的压力,编辑技能上的挑战,营销手段的变化等。基于此,沈岩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做产品,不要做项目,一开始就要想好最终要开发出什么样的适合市场的产品;二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编辑要有融媒体意识,知道别的行业是怎么做的,建立沟通平台,融合出版流程要前置;三是关注同行,避免重复试错;四是尝试知识服务。最后,沈岩还以智能音箱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科普出版”的未来出版新业态。

从好奇喵的实践看少儿科普动画课创作 

    刘强的报告:“好奇喵少儿科普动画课创作的经验分享”从好奇喵科学简介、动画科学课创作分享、合作与联系三方面分享了自身经验。好奇喵科学课程及教育活动是专为国内3—12岁儿童打造的中国版BBC KIDS,其愿景是让孩子发现科学的乐趣,致力于通过科普动画和活动,启迪孩子的科学兴趣,树立孩子的科学思维。以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课程知识点的发散框架,结合STEAM教育理念来组织跨学科知识点和活动的设计,具体知识难度以《美国科学素养》为指导,针对国内儿童学习特点,打造“好奇喵科学课程体系”。通过对好奇喵课程创作流程的详细介绍,刘强生动地指出,《人体奥秘》《恐龙探秘》等案例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抓住了这样几个关键点,即3—12岁孩子学习需要有趣味性,要有多元化的学科种类,设计伙伴式的IP,使用户有真正朋友的感觉,不只讲是什么,还要讲为什么。尤其重要的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致力于科普创作、科学传播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数十位知名院士、研究员为科学性把关。

    在交流环节,参会会员就报告人的报告内容及会议主题自由发言,与报告人和其他会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专委会主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总编王世平在为会议作小结时表示,专委会最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促进有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平台的运作也离不开会员们的大力支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专委会的活动办得越来越有声有色。

(文字:殷晓岚  照片:姚晨辉)
 

上一篇: 医学传播与网络游戏融合创... 下一篇: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八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