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在与微小卫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航天情——中科院微小卫星研发基地参访侧记
[2021-09-27 13:25:43]

 

在与微小卫星的亲密接触中感受航天情

——中科院微小卫星研发基地参访侧记

 

 

    9月19日上午,在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资助下的上海市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安排了一次大家盼望多时的学习参观活动,是到有着创新热土之称的上海临港地区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参访。19日当天正逢中秋佳节假期的第一天,但是一直对公众科普活动给予极大支持的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领导知道我们的参观意愿,给予了周到的安排,事先都对参观路线、参观项目以及下午沙龙交流的会场做了精心安排,多位专家放弃休息专门接待我们,让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小卫星专家们对年轻学子的科普情。研究院的金凤老师、刘碧如老师、邱成波老师全程陪同,并一路上给予学员们解答。邱成波老师更对有关卫星研发以及基地概况等做了细致到位的讲解。
    上午10:45左右,学员们身着蔚蓝色参观服进入洁净度达0.2千粒/升的卫星总装大厅,也就是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心脏部分进行实地参观。经邱老师的精彩讲解,大家首先对微小卫星的关键指标有了了解,即重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微小卫星具有低成本、短周期的特点,同时为了避免产生过多的太空垃圾,监管政策相应出台,所有卫星都被强制要求安装离轨装置才可入轨。有学员针对微小卫星离轨后处理方式提问,邱老师耐心解答道,大部分卫星会在掉入大气层的过程中燃烧殆尽,也有部分卫星会被推到更高的轨道高度,逐渐远离地球。
    随后,学员们来到了卫星总装平台。邱老师又给大家科普了卫星的研制过程。一般情况下,卫星的研制过程需要经历4个阶段:1.结构件,主要考核卫星结构布局及力学性能的合理性;2.电性件,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3.初样件,将结构件与电性件进行合并使之能够进行卫星测验作业,通过各项试验的初样件可具备发射使用的条件,甚至作为正样件的备份;4.正样件,即最终投入使用的卫星。
    大家一路跟随邱老师来到了成品卫星参观处。在这里依次观摩了中法天文卫星SVOM、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及命名为“达芬奇”的可进行精细化操作的救援修复卫星。也是在这里,学员们有机会一睹平时久闻大名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卫星的真身。当邱老师一一介绍时大家还是很有点激动的。只可惜因为保密的原因我们所有入内参观者的手机、相机都不能带入其中,所以就没有能留下当时大家参观时两眼放光的现场照片。好在小卫星的老师很理解大家的心情,在离开总装车间后大家穿着小卫星的参观服在车间大厅拍了集体照,总算留下了一点痕迹。   
    最后一个参访点是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精心设计打造的航天卫星科普教育基地。这里展示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模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演示屏以及其他航天材料如:测控数传天线、卫星结构板、多层隔热组件、电磁波吸波材料。

 

 

    学员们再次随着邱老师的讲解,现场学习了解了“星衣”对卫星的温度保护作用、太阳能电池阵的能量转换原理以及卫星电磁屏蔽试验中棱锥型的吸波材料的使用等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金老师、刘老师,邱老师对学员们的疑问给予了充分的解答。学员们在感叹祖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微小行星的理解,激发了对航天航空领域的兴趣。不少学员在参观后的留言中表达了希望能够始终保持对航天技术的热忱,用文字与影像传递科技的光芒,构建科学研究与科普创作桥梁的意愿。

文字:贡洁 杨慧雅  图片:杨慧雅
 

上一篇: 金秋的收获——科普培训班... 下一篇: 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