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名家风范>>名家科普论坛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在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颜实)
[2020-11-23 13:59:00]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

在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颜实

    尊敬的顾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荣幸来到上海科技会堂参加顾凡及先生的科普作品研讨会,上海市科协和上海市科普作协为此次会议精心准备,科普界的朋友同仁们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总结、推广顾先生的科普创作实绩与经验,探寻其对新时代科普创作事业的意义,交流科普创作评论崛起和繁荣的路径,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对顾先生在数学和脑科学科研科普方面的重要成果和卓越贡献表示衷心祝贺与感谢!
    顾凡及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和科普作家。顾先生从青年时代的科普爱好者成长为脑科学教学与科研领域的领军者,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学术论文与专著、译作丰富。顾凡及先生还有着深厚的科普热情和科普情结,在脑科学的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等诸多文化领域皆有杰出贡献。他积极提倡科学之普及,始终身体力行,辛勤耕耘。自2004年退休后,顾先生潜心脑科学的科普译著和创作,迄今已出版科普著作10本,译作4本,短文约70篇等。作品曾入选2017中国好书奖。他的作品结构精巧,译著表达严谨,见解阐发深刻,文字清新生动,洋溢着深邃的科学理性以启迪心智,深受读者、尤其青年读者的喜爱。顾凡及先生以科学家身份从事科普创作且成绩突出,称得上是造诣深厚的科学家中既为“发球员”,又擅“二传手”的优秀代表,他的创作成就与中国十多年来的科研发展密不可分。
    纵观顾凡及先生的科普实践,他秉持科学精神,坚守科学理想,胸怀科学热情,具有现代科学思维理念与国际视野,脚踏实地也勇于开拓。下面,我谈谈对顾先生科普创作经验的几点感悟。

    一、研创联动,文理交融。科普创作是沟通科学与人文、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它植根于科技创新,服务于人民大众,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凡及先生具有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双重身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是学科素养和文化积淀的自然融通。顾先生青年时期起对科普作品产生浓烈兴趣,高士其、顾均正、别莱利曼等科普大师文理融合的写作风格也成了他从事科普创作的榜样。他在进行严谨精妙的科学阐述时,可以驾轻就熟、信手捻来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武侠小说的片段,呈现出奇趣横生、淋漓酣畅、雅俗共赏的美学内涵。

    二、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科学性是所有科普作品的生命。顾先生秉持科普读物的灵魂是科学性的创作理念,一部好的科普作品应该熔科学性、趣味性和前沿性于一炉。顾先生提倡以作科研的态度做好科普,同时他也认为科普作品不仅介绍知识,还要体现思想方法,不单是抽象地介绍科学原理,而是通过具体故事介绍,使读者有所感悟。他擅长跳出学科藩篱,关注超越知识框架的人类经验和治学之道,去感悟人生,参与社会,理解文化,关注科普,作品呈现出瑰丽丰富、视野开阔又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独特气质。

    三、勤奋耕耘,践行使命。科普创作是需要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事业。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最为活跃的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在科学大众化、弘扬科学文化的历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科普是科学家群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们通过履行这种责任,展示和收获了作为科学家的价值和尊严。退休后的顾先生决心以科普著译作为余生的事业,在其科普事业上,志向很重要,激情更可贵,但更重要更可贵的是顾先生对科普工作日复一日的坚守。十几年来,他完成的翻译作品包括科赫著的《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拉马钱德兰的《脑中魅影——探索心智之谜》、埃德尔曼和托诺尼的《意识的宇宙》(重译本)和埃迪的《排名》。这也充分说明,科普事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震撼一时的呐喊与冲锋,更需要长期的韧性的战斗。顾先生退休后的十六年如一日,以理想和信念为指引,奋勇前行,踏实勤奋,令我印象深刻,在此再一次对他取得成就表示敬佩和祝贺。
    自2016年以来,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上海市科协,上海市科普作协已经先后主办了卞毓麟、杨秉辉、叶永烈、谈祥柏、顾凡及等五位科普名家的作品研讨会,这些科普创作前辈都有着深厚的创作热情和科普情结,他们笔耕不辍,成就斐然,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作品展示科学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和创新方法之美,充分发挥科普对于提升公民素质、培育创新精神的积极作用,共同为繁荣科普创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要传承发扬老一代科普作家的优良传统,不仅要把科普创作队伍建好、用好,更要吸引调动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创作中来,使科普创作不断有源头活水,竞相奔流。近年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通过设立奖项、基金,来吸引、鼓励科技工作者来从事科普创作。同时,也鼓励融合创作,通过科普作协、各省的网络,还有各个高校的社团组织,团结起一大批热爱科普创作的科技工作者,在老科学家、科普作家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创作,开展创作培训,不断拓展创作领域、提升创作水平。在这里,还要提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过多方努力,中国科普作协的会刊《科普创作》,计划2021年正式更名为《科普创作评论》,希望成为科普创作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以此推动我国科普创作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提升。希望此工作能得到上海科普届同仁的大力支持。
    通过今天的会议,可以系统总结和推广顾凡及先生在科普创作实践方面的有益经验,助力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及教育工作,将更多的科学家和优秀创作者吸引到我们的队伍中,在科普战线取得更大的成就,不断繁荣我国的科普创作事业。最后感谢顾先生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脑科学科普作品,也祝愿他身体健康、永葆学术青春和创作激情!

    谢谢!
 

上一篇: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 下一篇: 【顾凡及科普作品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