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活动
围观:听说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站)高级班学员有点牛?
[2019-06-20 11:33:32]

 

围观:听说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站)高级班

学员有点牛?

    6月16日,2019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上海站)高级班的开班仪式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员履历,或者是他们的自我介绍,都透露出“这届学员很优秀”的信息。  

同学创作了一些小剧本;

有同学是豆瓣写作小组的培训老师,也是编剧;

有同学已经发表科普文章上百篇,期待这个培训班已三年;

‍有同学组织了短篇科幻小说大赛,要带领同学,一起成长一起飞翔;

有同学2018年第一次参加高级培训班后,发表了科幻小说《渗透》,并被邀请参加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

有同学已经参加了很多次公益自然教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只待老师帮助“点亮”创作的“薪火”。

……

    So,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传说中最厉害的2019届学员都是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诸佳:深度爱猫文字工作者,喜爱跨次元文化、资深自由撰稿人、环保人士。

 

    徐沈逸:自从上了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培训班以后,开始从辩证的角度深入思考科学与科幻之间的关系、概念。已有明确的选择导师的意向。

 

    李雪梅:复旦中文系七年,除了简历上的作品外,还时不时到网站填自己挖的小说坑。

 

    毛哲钦:连续三年参加培训班,只要知道有新的培训,就一定要来。

    作为工程师,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喜欢从一些从实际问题出发,回到实践中去。感到非常幸运进入科普作家协会。

    2017年,在“上海青年科普文创培训班”时,参观了上海光源,让自己大开眼界,热血沸腾,并创作了科幻小说《城市之光》。‍‍ 

    高芳蕾:非常感谢科普作家协会提供这样的机会,今年是第二次参加培训班。自认为是科幻写作新手,因2018年参加培训班而步入科幻创作圈,同年发表科幻小说《渗透》,并应邀参加”2018年中国科幻大会“。这次准备写医疗类文章。

    苏晨曦,微博“番茄妈妈”,粉丝超过30万。

    期待了三年,今年终于有幸来参加高级培训班,非常感谢主办方、承办方、江老师和所有的导师。

    5年前,基于对健康教育的爱好,进行科普创作,也因此有机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担任科普中心主任,把公司研究人员所做的科学层面的工作挖掘出来,传播给大众。

    目前,已经在健康宣教科普领域作出了一点成绩,陆续发表了上百篇科普文章。《脂肪酸大战》在“2017年中国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中获奖。

‍‍ 

    陈凡:有机会参加高级培训班感到很激动。“每当晚上走到徐家汇,整个景象很赛博,作为老师,我必须跟上。”

复旦中文系毕业,师从严峰老师。曾经以为科幻作品只有理科生才能读懂,在校时首次接触到的科幻作品是《乡村教师》,很受大刘(慈欣)传递的人文精神的触动。

希望为学生带去更好的科幻作品和科幻创作体验。组织了上海中学国际部“司南杯”短篇科幻小说大赛。‍‍

 

    蒋冰清:今年是第三年参加高级培训班。自认为简历不是很强。科幻方面,2018年开始创作了两篇,分别获得“2018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一等奖和二等奖。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些爱好来支持另一些爱好,来培训班是希望能和同好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吴如其:对科幻有执著的热情,简历围绕科幻展开:组织各种科幻活动、搭建科幻交流平台,也因创办科幻协会而与整个科幻圈联系起来。

    从小学开始就创作科幻作品,但是坑有点多。今年要力争多填坑。

    科幻之外最大的兴趣是跑酷,希望能一边跑步,一边写科幻。‍

 

    黄标通:从医十多年,近几年从事社区医疗健康与科普工作。

    发现大众对健康医疗领域缺乏科学精神,同时也缺少基本的健康知识,导致与医生的交流有很大障碍,不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

    在思考如何用可视化的形式把专业知识表现出来;如何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健康医疗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

    创作的作品被丁子承老师当作好的范例在课堂中讲解。‍

 

    苏俊华:布瓜在法语里面是指“为什么”。乐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与自然导赏相结合,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找出“布瓜”。

    参与很多学校、社区的志愿教育活动,公众号“布与瓜的世界”。

    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素材,希望通过培训班老师的指导,引燃创作的“薪火”。‍‍

 

    叶洁芳:第三次参加培训班,在大家庭得到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第一次参加培训后,经过了一段休眠期。第二期培训班结束时,有了一点结果。

    日常生活中,会积极引导孩子观察植物相关的事物与现象,培养科学素养。希望今后会写出更多好作品。‍‍

 

    薛纯:高中生物老师。创作的《蚊子挑血型吗?》获得“2018年科普科幻青年之星计划”三等奖。

    在16号的培训课程中,上述文章被卢宝荣老师多次提及,属于善于“提出科学问题”的好例子。

 

    陆夏莺:从事儿童图书行业,也是科普工作者、动物园及植物园志愿者。

 

    高亚敏:现在,上海乃至于全国都在推动STEM+教育。希望自己能够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美好。因创作了一批小剧本,而通过了本次培训班导师的评审,获得机会进入培训班。

    也因为自己的上述理念,成为今天唯一获得江老师赠书《怎样成为科学家——来自科技启明星的故事》 的学员。(江老师表示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继续挑选优秀学员赠书。)‍

 

    章平:照片不是本人。从事医学美容工作,但从小不爱拍照。业余爱好是园艺、科幻写作。

 

    范里彬:面向中小学生做科普。喜欢在给小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合进科学知识。希望能在科普领域创作出更多文章作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程着:热情洋溢的少儿图书编辑,90后,发言让人忍俊不禁。去年参加“上海市2018年青年科普创作训练营暨第十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

    看到大家都很厉害的样子,于是创办了”土味科普“公众号。‍‍‍

 

    谢晓英:与科普的渊源是读过一些科普文章,今天来参加培训班,“从今以后,我的科普之路就开始了。”

 

    冯思思: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哲学专业天文学史方向研究生,在非洲博茨瓦纳担任过汉语教师志愿者,见识了非洲的植物动物,感触很深,认为“对事物应保持质疑精神。”

 

    李品保:研究方向是数学史,以前与科普科幻没有太多关系,比较喜欢看科幻电影与小说,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培训班。

 

    王丽娟:喜欢写小说、生活中的故事、诗歌,阅读范围较广,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挖坑)。认为跳芭蕾与科学哲学同样具有某种范式,“世界上很多事物是相通的。”

 

    舒中(慧轩居士):曾从事海洋工程方面的工作,科普是多年的理想。这次特地从外地赶来,希望向老师、同学们学习。

 

    杨凡,一言不合就来一场数学科普:公交卡的长与宽是什么关系(黄金比例);菊石标本、老鹰捕食、山羊的角,菊花种子的排列方式有什么特点:都是螺旋状。

认为数学可以科普的东西很多。‍‍‍‍

 

    郑思旷:感谢高级培训班提供的机会(也是留级生),遇到很多老朋友。已发表过多篇科普科幻相关的作品。

    从中文系往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研究方向靠拢,也为外贸从业者或艺术家搭建平台。以前的工作偏向于写研究报告,现在更侧重开发、科普。‍‍‍

    杨伟靖:最大的爱好是科幻、天文、军事、历史,个人的爱好和创作历程都围绕这些点展开。完成过一篇小说创作,得了个奖。也爱挖坑。争取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顺便把坑填掉。

 

    张正楠:自我评价“不太安分的90后”,担任豆瓣写作小组培训老师,还是一名编剧。详见个人简介

 

    周小喆:学数学的,一不小心做成了跨境电商。“大数据”成为做生意的利器。

    为了通过培训班作品审核,写了一篇科幻作品,结果文章还没有写完,科幻变成了现实。还创设了在线科幻小说创作平台:kehuanxiaoshuo.net‍

 

再来一张合影压轴。

(摄影:周昭德先生)


 

上一篇: 一个良好的开始 ——科普科幻青年... 下一篇: 解读2019年科学类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