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活动
构建肿瘤医学科普人才孵化器”沙龙总结会在沪举行
[2021-01-04 11:09:51]

 

构建肿瘤医学科普人才孵化器”沙龙总结会在沪举行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宣传文明办联合承办的“构建肿瘤医学科普人才孵化器”沙龙总结会12月30日在肿瘤医院举行。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杨秉辉教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江世亮、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卢昱博士、上海广播电台FM89.9《名医坐堂》节目资深编辑祝颖、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王懿辉及参加本次沙龙的4位学员代表参会。

    据悉,本次沙龙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沙龙活动项目支持下,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兼科室微信公号撰稿任务的一线临床医护人员中遴选5位学员,依托市科普作协专家资源,组成由协会名誉理事长杨秉辉教授、协会理事卢昱博士、薄禄龙、庄建林以及上海广播电台健康养生节目资深编辑祝颖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导师队伍,以“线上集中授课”与“导师学员一对一结对子”的形式,诞生文字作品5篇、电台直播音频节目1部、科普微视频1部、快手短视频2条的项目孵化成果,其中一篇文字作品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获得“10万+”的阅读量。

    本次沙龙总结会由协会理事王懿辉主持。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弘恺、超声诊断科副主任医师王芬、乳腺外科汤立晨医师、头颈外科王蕴韵医师作为学员代表就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未来的科普创作设想与导师团队进行深入交流。

    王弘恺医师感慨于杨秉辉教授对其文稿的精心修改,“我写了一千多字,杨教授给我的修改意见近乎一千字”王弘恺医师表示,这些斟字酌句让他感到一位老教授在科普工作中的严谨与求实,未来他会避开这些创作中的“忌讳”,在今后的科普创作中写得更好,争取获得更大进步。

    杨秉辉教授作为指导老师表示,他非常高兴看到青年医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从事科普工作,他勉励在座各位青年医师能够将科普创作看作一项造福社会、造福民众的事业去做,并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他人作品,逐步提高自己科普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员代表头颈外科王蕴韵医师、超声诊断科王芬老师表示,经过导师指导之后,颠覆了她们既往对于科普创作的认识,从学术化的语言到科普的文字表达,她们在本次学习中也充分感到这种转化之间的“小窍门”,同时对于科普新形式特别是短视频和微视频的创作,两位学员也葆有很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卢昱博士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和建议,并提出了针对医务人员忙的特点,如果用最短的时间拍摄短视频的技巧和方法。此外,王蕴韵也将自己和医院宣传文明办合作制作的一部以医院科普IP形象打造的微信视频,与专家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分析,交流气氛甚为热烈。交流中,学员代表汤立晨医师也分享了自己在上海广播电台《名医坐堂》节目的感受,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抖音平台创设橘子医生IP的设想和未来规划。汤立晨医师的导师祝颖编辑明确指出,一个好的科普必须根据不同的平台受众,表达形式、选题角度都因“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覆盖面更广的优质科普作品。

    最后,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江世亮做了总结。首先他肯定了此次沙龙活动的成效,并表示此种科普作家和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结对互帮,提升其医学科普创作能力的培养模式可以在其他地方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另外他也为学员们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并指出,沙龙虽然结项了,但是经过此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之后,学员和老师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未来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也会通过“搭平台、展风采”的形式,让这些学员的成熟作品在更多渠道进行展示和推广,并会密切关注他们未来科普创作动态,提供发展机会,也欢迎其中优秀学员申请加入科普作家协会。

    会后,导师代表、活动承办方及学员代表合影留念。

     文/王懿辉
 

上一篇: 在讲座、参观中悟得科普创作真知-... 下一篇: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2020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