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协会活动
上海市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顺利开班
[2021-07-12 14:40:18]

 

“习得真知,锻炼能力,日后勇担科普重任”

上海市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顺利开班

开班仪式

     以名家讲座的形式探求科普真知,以创作沙龙的形式提高科普能力,以场馆参观的形式拓宽创新视野。7月4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暨华东师范大学科普创作训练营开营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学生共享空间顺利举行。

    本次培训班在以往十二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秉持这一科普品牌活动的宗旨:培养和选拔一批对科普创作兴趣浓厚、有培养潜质和参与创作能力的在校大学生和科普相关行业在职青年,推动创作出一批科普作品,提升青年一代的科普创作能力,壮大科普人才储备,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协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雪峰,协会理事、华师大孟宪承书院副院长、培训班班主任苏振兴和39名学员以及10余名学员线上参加了开班仪式。

     仪式上,江世亮老师为学员代表授旗并做开班致辞,江老师代表科普作协钱旭红理事长,代表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活动的主办单位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会对十三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的如期顺利表示热烈祝贺。江世亮对各位学员表达了期许:希望所有参训学员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严格按照培训班课程及要求,在班主任苏老师的安排指导下,完成培训班布置的各项学习要求,真正学到东西,并在今秋10月顺利结业。

    开办式上,姜雪峰理事为学员代表发放学员手册和学员证并合影留念。

    苏振兴老师介绍了本期培训班情况;

    赵晨阳,王雅婷两名学员代表发言。赵晨阳学员就自己对科普的认识以及与科普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表达了愿意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参与所有培训活动,习得真知,锻炼能力,日后勇担科普重任。王雅婷学员就其在儿科医院的工作以及在和小朋友们做科普互动时的感悟作了分享,并提出了自己想进一步探究的课题:孩子们对于疫情科普的认知程度该如何测量?王雅婷期待就此和老师同学一同探讨。

 

    随后郑骁原学员代表培训班发出了《不忘初心,勇担新时代科普重任》的倡议书。在与会师生合影留念后,上海市第十三届科普创作培训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

首场讲座

    开班式后的首场讲座邀请到了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华东师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国际元素周期表青年科学家“硫元素代言人”姜雪峰为学员们带来“我对科普及科普创作的理解”的报告。

    姜老师深入浅出,以自己熟悉的化学科普为例,细致地讲述了他对科普的认识及理解。姜老师从化学的科学史出发娓娓道来,在给学员们讲述神奇的化学知识的同时,辅之以一些有趣的科学小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示范,告诉学员们在写作或做科普活动时要了解自己的科普受众以及他们的需求,善于在科普中融入有趣的故事,这种相对有趣生动的科普才能走心。同时我们的科普创作要融入人生与生活,让科普更加真实可感。面对科普中必然们要碰到的如何把握科学性这一核心问题时,姜老师认为,科普是每位科学家的职责所在,创作科普作品和开展科普活动,要在要严守“科普姓科”的前提下,在具体表述时采用通俗易懂的科普形式揭示其中的认知规律。就此姜老师以自己这些年针对不同群体做化学科普的实践为大家多了示范性解读。学员们为姜老师有趣生动的讲解所吸引,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和掌声。随后,王雅婷,王梓宁,鲍宏昌,蒋佳越,王佳乐等五位学员向姜老师提问求教,姜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并再次与学员们作了精彩交流互动。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足足延后了半个多小时。

 

 

   

团队建设

    当天下午,为了进一步加深学员们的了解,增进各个小组的团结协作,培训班学员们在协会理事、华师大孟院副院长、培训班班主任苏振兴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第一次团队建设。首先,苏老师给学员们详细地介绍了本次科普创作培训班的各项活动,注意事项,以及学员们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员们对各项活动有了更好的了解,并就小组、个人科普作品创作选题进行了说明。

    之后,苏老师通过一个巧妙的拍手小游戏,既让大家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又告诉大家,生活中如拍手一样的小细节中也包含了有趣的科学知识在里面,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到处都有科普可做。经过小组组员信息传递,物种进化,生态岛等小游戏,各小组组员之间逐渐熟悉,氛围更加融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大家在收获了友谊的同时,也了解了更多有趣的科普形式。最后,每组拿到了一张白纸,并以这张白纸为“基地”,配上彩泥、画笔、彩纸、气球等材料,在短暂的时间中,大开脑洞,发挥各自的奇思妙想,创作出了既有科普意义,又十分精致的作品。

 

 

 

 

    正是团队建设这个每届培训班的保留活动,让初次见面的学员们互相熟悉,并对本届科普创作培训班有了更多的感知,也对接下来的培训班活动满怀期待与信心!活动最后,大家和自己的创意作品一起合影留念,为自己比大拇指,加油!

学员反馈

    江老师的开班讲话让我对科普创作营后面的活动充满了期待,同时又感到十分地庆幸,而生物专业学妹的发言又让我深受鼓舞,自己也是一名师范生,也希望增长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王珊珊 华东师范大学
    科普创作班的活动举办了十三届,即便是疫情期间也没有间断。真的是一群热爱科普的人,才能持续不断地奉献着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姜老师说,学习研究化学的过程像是在爬烟囱,眼前所见都是黑暗,有些人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但只要坚持一直不停往上爬,终有爬出烟囱看到天空明亮的那一天。做任何事都要坚持!(马丽娟 上海交大出版社
    姜老师说认知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每一次觉得回到原点,每一次高度都会不同。先从全局展现,再从细节切入。科普在点燃别人,让别人自动去了解,代入到生活之中,让被普及者有代入感,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延展知识,挖掘兴趣点,找到共通点。(赵艺菲 华东师范大学
    姜老师说科普是彼此的点亮,科普不只是对孩子和大众,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科普,生活点滴背后的科学本质。(赵晨阳 华东师范大学
    姜老师对科普的理解,敢于提出和刘慈欣老师不一样的看法,这种批判性的态度很值得我去学习;老师的科普,从化学、历史、语法词根、生物等多方面都有涉及,这种能力让我敬佩;老师谈到做科普的初衷,也是出于反哺,让我感到了一种动力和责任。(杨琛鹭 华东师范大学
通过团建活动,我认识了部分班级同学和我们小组的同学,我们小组的在职同学十分活跃,在中饭的时候,  我们展开了许多交流,对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我也看到了他们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优点,和同学相处感觉很轻松,愉快。(范林瑞 上海健康医学院
    科普需要投入,兴趣还有坚持。团队活动设计很生动形象,切合科普创作的主题,也引发了我对青少年群体科普游戏设计的思维。(吴锟健 上海长城电子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本版文字:童张文
本版摄影:薛正超、童张文

上一篇: 院士专家主持、主讲,线上线下听众... 下一篇: “科普,科学与大众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