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综合讯息
【讲座3】方鸿辉:科普编辑的七个“好”
[2017-07-25 12:39:55]

 

【讲座3】方鸿辉:科普编辑的七个“好”

2017-07-13 青年科普交流

    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里,编辑就是帮人看书稿、出版书籍的。然而,在2017年7月10日在上海动物园科教馆举行的上海市“青年科普文创”夏令营暨第九届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提高班的第三场专题讲座上,由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方鸿辉老师娓娓道来的《科普编辑出版实务》,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这里面包含了大学问。
    方老师提出:“一个好编辑最核心的素养是——谦虚好学”,之后他又进一步把“好学”分为了“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好选”六个方面,这就是方老师的科普编辑七个“好”。

    霸气的履历,可爱的编审

    讲座开始前,上海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老师先为学员们介绍方鸿辉老师:
——方老师是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长期从事物理学、教育理论及科学传播的研究与实践,30多年来,策划并任责编的教育类和科学类图书曾获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上海优秀图书一等奖、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等在内的全国及省部级大奖三十余项;……

    坐在边上的方老师每当听到江老师夸赞的时候,不禁露出既孩子气又腼腆的表情。这一刻,这位严肃的科普编审老将突然变得可爱起来了。

    开篇点题 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在首次看到课程单的时候,有些学员不免在心理嘀咕:“我们不是来学习科普创作的吗?为何要作科普编辑出版相关的讲座?”
    方老师在课件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科学写作与科普编辑是科学传播的两个重要环节,是前后两道有机联系的工序。科学写作者应该到科普编辑的后花园去“逛”一下,也许能开些眼界,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方老师指出,科学普及的宗旨,是让公众理解前沿科研与技术的进展,培育国民科学素养,起到将生活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的纽带作用。

    目前,中国科学普及工作任重道远,方老师提供了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出国民科学素养水平依然较低:
2015年9月,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主要包括公民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结果: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率为6.2%,相当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男性的科学素养水平为9.04%,妇女为3.38%,农民仅为1.7%。

    谆谆教诲 言真意切

    在授课的过程中,方老师用科学严谨的方式,把他几十年来在科普编辑中的经历和经验,浓缩成了《科普编辑出版实务》,向学员们传授了作为一个科普编辑,其工作性质、社会功能、工作内容、编辑过程等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和体验。

    当讲到科普编辑的素养时,方老师总结了几个常见的要求,如了解所服务的读者对象、敬业、善于学习和思考等,尤其是“愿您过得比我好的襟怀”。这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甘于奉献在科普道路上是很不容易的。

    答疑解惑 赤子之心

    课后的提问互动环节,学员们纷纷举手示意,希望能多了解科普编辑工作。比如第一个问题就是让方老师讲讲,他是如何与科普人“约稿”的。

    方老师强调,做编辑先要学会做人,这些院士都是很有学问、非常繁忙的,不要想有什么诀窍,唯有坚持不懈,并为他人着想。

    他还指出,在收集、整理、编辑《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这本大部头作品时,发现有的院士做学问、研究水平一流,但是交来的稿件像流水账:什么时候参加工作、发表过什么作品、参与过什么项目、出席过什么会议、获得了什么荣誉,缺乏血肉。

    此时,需要编辑去帮助引导、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进行打磨润色,赋予作品“精气神”。
方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告诫学员们:“一个好编辑最核心的素养是——谦虚好学。”他还将“好学”分为了“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好选”六个方面,并一一做了详细地阐述。
    从方老师深切的话语中,大家都体会到了学养与修身不仅对一个编辑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不知不觉中结束,大家还意犹未尽,纷纷围住方老师提问交流,还有部分学员请方老师签名、合影,方老师俨然收获了一群“小粉丝”。

方老师和学员们合影留念

    【主讲人简介】方鸿辉,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二级教授,30多年来策划并责编的教育类和科学类图书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上海优秀图书一等奖、优秀科普读物一等奖等省部级奖三十余项。撰写了《肝胆相照——吴孟超传》、《院士怎样做人与做事》等著作。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编辑记者、优秀科普作家、大众科学奖等。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


|文字:韦柳静
|图片:苏振兴
|编辑:陈志琴

 

上一篇: 科普文创2017年工作总结交流会... 下一篇: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发,急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