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综合讯息
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成立 助推“健康中国”事业
[2017-09-01 10:03:57]

国内首个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成立 助推“健康中国”事业

2017-08-31 17:55  人民日报客户端-王君平

     8月31日,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换届会议上,国内首个 “中国医学传播智库”成立。该智库将集中国内权威的医学家、科普作家和媒体人,来共同干预引导我国的健康科普工作,期待形成新的医学传播学术理论。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杨建荣、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总编辑孟宪励和人民网副总裁宋丽云共同为智库揭牌,宣告启动中国医学科普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该智库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七届医学科普专委会,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人民网、健康时报,中国网健康频道、达医晓护全媒体医学科普品牌、健康界传媒等主流学术团体与媒体共同组建。

    专委会新任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主任王韬介绍,未来智库将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将定期推出“中国医院科普公益排行榜”,鼓励专业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重视关口前移,注重建设从医院到社会的追踪式医学科普模式和健康干预体系,挤压健康领域的谣言市场。此外,智库还将制定“中国医学传播评价指南”,从科学性、普及性、通俗性、传播性等全方位客观评价健康平台和资讯,特别涵盖自媒体,形成鼓励和退出机制,正面引导健康传播领域的优胜劣汰;并会开启“中国公民健康科学素质调查”活动,以评价健康科普工作的效果。
     中国科协公布的“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探索行为报告(2016年度)”显示,健康与医疗再次成为中国人科普需求的首位内容,而且占比高达百分之五十三。然而,无论是2016年的魏泽西百度医疗事件,还是刚刚刷爆朋友圈的“老太太变换身份冒充名医,足迹遍布各大卫视”案例,都显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增长相对应的医学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委会新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介绍,经业内有识之士讨论分析,目前健康传播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医护人员在传播主体中的缺位、传播平台数量众多但内容良莠不齐以及健康科普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较为突出。这也对公众健康事业发展构成了困扰。因此如何实现医学科普的学术化、传播规则的标准化、效果评价的科学化是主流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媒体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成了本次智库诞生的源动力。
     会议主办方之一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适逢80周年院庆,而该院院长樊嘉表示,这一次的智库成立仪式在中山医院举行,有利于呼唤临床医护人员关口前移,为“健康中国”事业助推,前景可期。
 

上一篇: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 下一篇: 《极地科学报告》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