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综合讯息
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诗与真》首映式成功举行
[2019-06-30 18:16:04]

 

诠释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诗与真》首映式成功举行

网易上海  06-26 18:22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有力推进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6月26日下午,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电影集团科教电影制片厂共同主办的严东生传记电影《诗与真》首映仪式在上海科学会堂国际会议厅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致辞。科学技术部秘书长苗少波,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李和风,中国科学院院士、市政协原副主席叶叔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施尔畏,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沈文庆、都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市科协主席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江东亮,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冷伟青,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出席首映式。

    燕爽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过搭框架、打基础,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学习严东生先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爱国主义精神,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服务国家需求的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艰苦奋斗、科学报国的优秀品质,自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努力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加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映式期间,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和风和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为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建“科技报国 材料筑梦”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首映式还通过跨时空对话《道是无机却有情》和情景诗朗诵《薪火》,演绎严东生先生的精神品格,展示科技工作者学习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崇高精神品质,牢记科学报国初心、强化使命责任担当,加快推进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成效。
首映式各主办单位、市委主题教育第十一巡回指导组、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的领导,为电影摄制给予无私帮助的有关方面代表,市科技系统单位的领导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首映活动。

用传记电影形式追溯科学大家的闪亮足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生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著名材料科学家、杰出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优秀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业研究所所长等职。严东生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事业,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深切缅怀严东生,学习他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平和谦逊的处事态度,传承他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献身科学的大师精神,为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振奋精神、凝心聚力,2017年2月,在上海市委有关部门、上海市科技两委指导和支持下,上影集团上海东影传媒有限公司创作团队启动严东生传记电影的拍摄工作。电影历经两年多时间摄制完成,通过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和嘉宾采访,记录了严东生一心报效祖国、致力科技改革、推进国际合作、无私奖掖后学等典型事迹,多维度呈现了老一辈科学大家的崇高形象、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

影片深刻阐释爱国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严东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影片中展现出严东生的精神品格,为读懂爱国奋斗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提供了典型范本。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1949年,当刚刚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的严东生得知新中国建立的消息,他的同学殷之文回忆“当时严东生就决定带头回国了。”他说,“在建立新中国时,我们没有出什么力,现在建设新中国的时期已经到来,没有理由再留在美国。”于是,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冲破各种阻挠,投身新中国科技事业建设,以实现自己“矢志科学,许身报国”的心愿。
    回国后,严东生以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材料学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牢牢把握住发展机会,并让中国科技力量登上世界舞台。50年代,他投身耐火材料研究,为重振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60年代,他调整研究所科研方向,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70年代,他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研究,为导弹“穿上外衣”。80年代,他领导部署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研制,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发中心。90年代,他敏锐觉察纳米材料研究趋势,促成国家对纳米材料领域研究的关注与投入。
    严东生学识渊博而治学严谨,每一期《自然》杂志和《科学》杂志都认真阅读并用英文做读书笔记,署上他名字的每篇文章,他都会一字一句亲自修改,包括标点符号。他淡泊名利、甘当人梯,虽然领导的项目众多,但到最后获奖名单中,他或者不出现,或者放在最后。他诲人不倦、奖掖后学,用自己的科研奖金成立了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截至2018年共资助和奖励了271名优秀学子,在高温结构材料、高温涂层、陶瓷物理化学和快离子导体、纳米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附件:严东生先生简要事迹
    严东生先生,1918年生,2016年逝。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席团成员、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名誉所长等。
严先生毕生致力于材料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省部级奖项11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日本陶瓷学会百年国际奖、桥口隆吉基金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MS晶体奖等。曾担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主编,亚洲各国科学院和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会员,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名誉校长。
    他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陶瓷学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排除万难,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他是中国当代无机材料科学的重要奠基人,在高性能无机材料研究方面成就卓著。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准确把握国际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将研究所科研方向从传统硅酸盐材料研究调整为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开辟了我国高温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人工晶体、特种玻璃、无机涂层材料等新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奠定了上海硅酸盐所乃至中国先进无机材料的研究方向与基础。面对国家航空、航天及国防技术发展的需要,组织并指导陶瓷相平衡的研究,主持研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并在重要武器上获得应用,获198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我国国防和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领导并部署了大尺寸锗酸铋、碘化铯、钨酸铅等新型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究和批量化生产,在国际高能物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为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高能实验物理探测器提供了高质量晶体,使中国成为国际无机闪烁晶体材料的研发中心。我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最核心的探测材料即308根600毫米“世界最长锗酸铋晶体”,也是在严先生团队早年闪烁晶体研究基础上完成的。
    严先生是卓越的科技工作领导者。他直接参与了1956年中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1962年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工作。1977年夏,他出席了邓小平约请的30位科学家与教育家参加的座谈会并作长篇发言,陈述了对科技、教育发展、恢复与振兴国力之本的真知灼见。1984年他主持制定了《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汇报提纲》,采取了一系列面向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举措,使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作为倡议建立国家科学基金的主要科学家之一,他领导建立了一整套择优支持的基金评审制度,为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促成了国家在纳米领域的关注与投入,使“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成为国家“攀登计划”第一批项目之一,为我国的纳米科学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始终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倡议、主持并创立了无机材料方面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他积极倡导和推动中国科技界与国际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让一大批中国的优秀科学家走上国际科学舞台,建立了我国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友好科学交流和国际合作关系,有效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他博学厚德、不遗余力奖掖后学,1998年建立了“严东生助学奖学基金”,截至2018年共资助和奖励了271名优秀学子,在高温结构材料、高温涂层、陶瓷物理化学和快离子导体、纳米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上一篇: 科技部关于2018年全国优秀科普... 下一篇: 希望会员积极参与为震泽实验小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