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协会动态>>专委会动态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本医学科普图书”——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2023年第一季度交流活动侧记
[2023-03-08 16:07:59]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本医学科普图书”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2023年第一季度交流活动侧记

    2023年3月3日下午,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承办的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2023年第一季度交流活动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成功举办。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世亮及专委会成员30余人出席了此次以“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出版”为主题的业务交流会。
    协会理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蒋惠永首先向与会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蒋社长在致辞中说,在商议本次沙龙的主题时,科普社结合自身和当下科普事业的发展,观察到医学科普图书的创作和出版是一个热点。在疫情反复延宕的三年中,频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百姓特别关注医学健康话题,迫切需要权威、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来作引导。国家在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强力的支持和明确的导向,将科普作品纳入职称评审业绩中。使得医生创作科普作品,不再是情怀和责任心支撑的自发行为,而是获得整个国家和社会支持的统一行动。在此背景下,医学科普图书的创作出版迎来了春天,但高质量发展医学科普出版事业仍然任重道远。蒋社长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不断提升站位和创新模式,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本医学科普图书。

    江世亮秘书长在线参会,他在致辞中表达了历经十几个月的疫情防控再度有缘相聚的欣喜之情,并就本次活动的主题指出,与健康科普有关的科普出版在科普出版中一直占有相当的份额,这种趋势的背景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医学科普、特别是与健康养生、急救防范等相关的医学科普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不衰。他还呼吁,一个季度一次的上海科普作协科技编辑记者专委会交流活动,是专委会在相关出版机构支持下,围绕采编业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旨在为领域内的同仁,包括入行不久的年轻采编人员提供业务学习、交流的机会。为了使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能惠及更多参与者,建议大家珍惜与会者交流的机会,向报告专家提问请教,也可以简要谈自己的想法,包括对今年接下来的几次沙龙活动主题的建议。

    在主题发言环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孙建琴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急诊及重症医学科谢芳副主任医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医学科普部主任许蕾编审等3位报告人,围绕“医学科普作品的创作与出版”这一主题,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肌”不可失——肌少症防治全攻略》的创作及感想

    孙建琴从肌肉的重要作用谈起,引入了一个既古老又陌生的医学问题:肌少症。肌少症与年老相关,会导致肌肉流失、力量下降和身体功能减退,它与一般疾病不同,没有发烧、疼痛、出血等症状,容易被误认为一种自然身体现象。1998年,美国的罗森伯格(Rosenberg)教授首次提出“肌少症”概念,这一问题开始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孙建琴介绍说,肌少症可谓“静悄悄的杀手”,对我们的健康危害严重,自2009年率先将肌少症概念介绍到国内以来,孙建琴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成果。为了传播肌少症防治科普知识、促进大众健康,孙建琴组织多位营养、临床和运动科学专家共同编写了《“肌”不可失——肌少症防治全攻略》一书,该书出版后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有效推动了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回顾该书的编写和出版历程,孙建琴特别指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众多医学科普图书中脱颖而出,除了作者倾付所学、权威专家指导支持和插图绘画生动可爱之外,也得益于作者和编辑的精诚合作,她由衷感谢编辑的专业、用心和追求完美。

    播撒医学种子,传播健康理念——“熊医生医学科普丛书”创作感想

    谢芳从初衷、内涵、困难、展望等四个方面生动介绍了自己参与“熊医生医学科普丛书”创作的感想。她指出,创作的初衷既是鉴于科普创作需求量大、医学科普鱼龙混杂的现状,也是为患者答疑解惑和树立健康理念。比如“熊医生医学科普丛书”中的《你也看得懂化验单》,急读者之所急,通过分析异常化验结果,将化验指标和疾病相结合,结合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使读者做到有病及时知、及时治;《你也学得会院前与家庭急救》通过介绍院前与家庭急救基本知识和方法,为非医护人员树立及时抢救的理念,为更多危重症患者争取时间,挽救生命;《你也能应对常见疾病》聚焦热点疾病,帮助读者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并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中医药干预方法,强化医学认知,提升防病养生能力。谢芳坦言科普创作过程中不乏写作方面的困难,但展望未来,她仍然充满期待,希望通过自己的用心付出,能够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解决更多的热点问题。

    把经验和情怀变成书——医学科普出版的规则和风险

    许蕾则从专业出版者的角度,结合自身经验畅谈了作者需要了解的出版规则和风险。许蕾将出书归为被动型、主动型和被追求型三类,不论哪一类出书,书稿如要出版都需完成一套规定动作。一是审批制度,即申请列选号,申请书号,申请版本号,这是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二是作品内容,即出版社的三个审次三个校次,作者自己也有审读任务;三是质量管理,即出版前人工查、机器查,出版后每本必查,秋后算账。许蕾认为,出版一本好书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落笔民生,作者要克服写论文和教材的习惯,真正解病患所惑,如此做到了“想红和大卖”这一目标自然有望水到渠成;二是心怀国策,在关涉人口生育、男女平等、领土主权、民族团结、免疫接种、进口药品、食品安全、医改医保等选题时,编辑要熟悉相关政策和要求,时刻警惕规避政治性差错。编辑与作者之间做好出版规则和风险的良好沟通,可以使作者更理解编辑的工作,相互之间配合更加和谐和默契,有利于书稿的顺利出版和价值提升。

    参会会员就报告内容和活动主题同主讲嘉宾展开了热烈交流。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匡志强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医学科普出版的受众面广,出版人在这一领域大有可为,但同时医学科普对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医学信息鱼龙混杂,有的甚至严重误导读者,却往往比正规的医学科普更深入人心,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他建议探讨医学科普出版机构强强联合的可能性并在最后预告专委会第二季度交流活动将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承办,期待与会员们5月再相聚!

文字:殷晓岚
供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期,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