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战疫】杨秉辉教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行为有哪些?
[2020-05-07 13:24:00]

 

【科普战疫】

杨秉辉教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健康行为有哪些?

科普战疫  上海科普教育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防疫常态化  民众七件事    

如需外出不扎堆
公共场所戴口罩
及时仔细勤洗手
开窗通风空气好
不作聚餐宜分食
健康行为似疫苗
心态良好迎胜利


zhuan jia jie shao
    家  介   绍

 

杨秉辉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多年来从事肝癌的临床研究工作,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现兼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院士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60岁开始读”科普教育丛书》顾问 

    

     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感染性疾病几个月来席卷全球,感染数百万人。

    我国亦深受其害,幸得党中央坚強领导,广大民众齐心合力、众志成城,全国疫情防控取得来之不易重大成果。但是纵观全球,境外疫情呈暴发性增长的势态仍在持续,身处“地球村”中的中国很难独善其身,防止境外输入传染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疫苗的研究虽在加速之中,但也难一蹴而就,因此,随着国内开工、复学等社会经济生活的逐步正常化,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因此最近习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

    当境外一些国家正被疫情搞得焦头烂额之时,我国已经可以提出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正说明我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常态化”的提出则表明: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绝不能掉以轻心以致前功尽弃。
    防疫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自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各方面的相关专家去研究、落实。对广大民众而言深入理解、坚决执行各项防疫规定便是对防疫工作的最大贡献,正如前一段时间民间流行的说法:宅在家中便是对防疫作贡献……
 

    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的阶段,我们又应该怎样继续为防疫作贡献呢?其实,国家的防疫工作的根本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因此广大民众为防疫作贡献也就是为自己的健康作贡献。在常态化的防疫期间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有利防疫、有益健康的呢?

   一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主要的传播媒介是飞沫,其中极细小能在空气中存留一段时间的气溶胶传染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因此还是需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至少对免疫力较为薄弱的离退休老人来说应是如此。如需要外出的、也要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去“扎堆”,在人员较多的场合与其他人要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应避免在较为狭小或密闭的空间久留。不为过远的路程宜步行或骑车,尚可有益于锻炼身体。

  二 

    由于飞沫传染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戴口罩是切断这一途经的主要措施。故除居家(家中有需隔离观察者除外)、在私家车内、独处一室及在人员稀少的郊野或公园内外,防疫常态化期间仍需坚持戴口罩。

  三 

    现在已知被感染者排出体外的一些呼吸道病毒(包括新冠病毒)在表面光滑的物体上能存活1~2天,并仍具有传染性。这些病毒再度随风飘扬被吸入人体的可能性不大,但却很容易沾染接触这些物体者的手,人体的皮肤对病毒的入侵是一道很好的屏障,但黏膜却是薄弱环节,用沾染了病毒的手揉眼睛、挖鼻孔、取食,便可将病毒送至眼、鼻、口腔黏膜处,使其得以入侵人体。

    用手揉眼睛、挖鼻孔、直接取食皆属不文明行为,本应戒除,有人研究人们常会在不经意中用手抚摸面部,即使不揉眼睛、挖鼻孔,也会将病毒带到眼及口鼻附近,为病毒入侵创造了条件。故必须保持手的清洁,而洗手便成了阻断这一传播途径的关键措施。洗手需强调的是及时和充分,凡外出回家,在脱下外衣口罩妥为存放后,应立即洗手,洗手应用流水、肥皂(或清毒液 )充分洗涤,并应剪短指甲,防疫期间最好不佩戴手饰以利清洗消毒,如有条件最好沐浴。

  四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空气的清新有利于防疫亦有利于保持呼吸道的健康,故住所、办公室等处皆应注意开窗通风,无论冬夏一般家庭中每日两次、每次开窗至少20分钟(沙尘暴、雾霾等情况除外)至为重要。

     疫情防控期间应尽量减少使用中央空调,以保障空气清新。同时,室内应严格禁烟。

  五 

     由于进餐时不便戴口罩,为避免人员聚集,故防疫期间应不举行大型聚餐活动。

    单位食堂应分批就餐,以保证用餐者的席位有一定的间距,就餐时宜少交谈。虽然新冠病毒经消化道传染的可能性尚无定论,但数人同行外出就餐应采取分食制,至少需使用公筷、公勺。家中用餐亦以分食为好,分食制应视为健康文明的生活行为持之以恒。

  六 

    传染病防控的三项原则是: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对新冠病毒疾病而言,前两项相应的措施就是隔离并治愈病人;戴口罩、勤洗手。而保护易感者最根本的措施应是接种抗新冠病毒疫苗,但疫苗一时难于研制成功,只得相对隔离健康人群、即让民众宅在家中,作为保护措施之一。

    我国能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重要因素之一。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际,提高广大民众的免疫力也是十分重要之事,尽管此处所指的免疫力是泛指的、而非只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但这“泛指的”免疫力的提高,对抗击新冠状病毒疾病而言亦是有价值的。纵观此次疫情中的病例可见重症患者多为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便是明证。所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防疫也有助于健康长寿。
    提高免疫力不靠打针吃药、不靠吃什么保健品而是靠努力践行健康的生活行为,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和心理平衡四大要素。

    防疫工作进入常态化之际,人们应关注自己的饮食,多吃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多吃蔬菜水果,饮食宜低脂少盐,宜戒除烟酒嗜好,宜因地置宜地开展些体育活动,保持愉快的心情,讲求卫生,有充足的睡眠等等,均有助于免疫力的提高。

  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也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十分重要之事。

    有人几个月来宅在家中,将互联网上正面、负面的信息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以致心生焦虑,进而担心自己与家庭的前景;或者疑心自己已被新冠病毒感染或将成不治而发生抑郁等情。对这些情况家人应予关心,给予正确的引导化解,必要时可以争取心理工作者的帮助。而存在这些不良心理状况的人,也应该多学习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了解国家的防疫举揩,对各种信息能判别真伪,理解这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可防可治的,我国的防疫工作已经取得重大的成果,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疫情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也一定可以克服。如觉身体不适,可以就医检查,即使感染病毒,绝大多数皆可治愈,完全不必担心。

    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是我国抗疫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值得自豪,但“长态化”也是提醒我们不能放松,要努力巩固防控战果,争取各项工作的全面胜利。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
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总队
上海科普教育志愿服务社区分队

 


 

     转载自 上海科普教育 
 

上一篇: “新型冠状病毒”的十万个... 下一篇: 病毒变异对人类来说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