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会员作品>>新作综览
急救:抓住生命最后一线希望
[2015-12-11 16:53:11]

    作者:记者 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5-12-11 第4版 真相)

 
    最近,一篇名为《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文章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中迅速传播。文中,作者张洋自述,11月9日,他在搭乘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时,突发急症,却因落地后迟迟不开舱门,机组对接救护车出了问题等原因,他险些因救治不及时面临生命危险。此文一出,立刻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时隔一个月之后,有媒体报道称,北京999紧急救援中心已公开发表致歉声明,表示将在急救环节进行积极整改。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也到张洋家中核实信息,以便进一步调查。
    至此,沸沸扬扬的“南航急救门”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公众对急救的讨论却没有就此结束。
 

悲喜仅在一线间

今年3月22日,恰逢周末,正在美国进修学习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唐子人来到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当时,有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脏骤停,倒在了离他十多米的地方。听到呼救后,唐子人立刻冲了过去。
    原来,倒下的是一名美国老太太,她的老伴和小孙子都非常焦急。唐子人首先向患者家属表明了身份,在征得家属同意后,他开始为患者进行检查。
    当时,患者的颈动脉已经没有搏动,呼吸停止,脸色已经紫了。唐子人马上采取急救行动,跪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开始为其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招呼周围的人拨打救助电话911。
    胸外按压10分钟左右之后,公园工作人员送来了自动除颤仪,急救人员也已赶到。在他们的配合下,唐子人给患者进行了两次除颤,并用上了氧气面罩。之后,患者的心跳及自主呼吸得到恢复,面色也逐渐好转。
    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唐子人对这样的急救行为已经习以为常,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异国救人的消息却在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他被人们称为“中国好游客”“最美中国医生”,急救也因此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其实,在国内,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在今年11月8日的上海马拉松比赛中,就出现过类似的惊险一幕。比赛进行中,一名男选手心脏骤停,并出现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无心跳的情况。幸好路过的一名选手在第一时间为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争取了在救护车赶来前最关键的10分钟,让伤者得以脱离生命危险。此后有媒体报道称,这位救人的选手曾接受过心肺复苏和急救培训。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遇到紧急情况的患者都能这么幸运。
    今年11月,噩耗接连传来。年仅17岁的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游泳冠军庆文怡,在国家队宿舍猝死。河南南阳市十三中的学生云博,也因心脏骤停突然晕倒在早自习的课堂上,待120急救车赶到时已无生命体征。很多网友评论:“如果当时他们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也许生命就能够挽回。”
   “虽然随着公众意外事件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我国已经开始重视急救问题,公众的急救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人们在急救技能和急救意识等方面还差得很远。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开展对公众的急救教育,刻不容缓。”唐子人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自动除颤仪的关键作用

说起在美国救人一事,唐子人反复强调,这并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到的,这与美国急救体系的完善有着很大关系。比如,自动除颤仪的快速到位就让他印象尤为深刻。
   “在急救过程中,徒手胸按压是一方面,但急救人员到位后我所做的两次除颤,对于她心律的转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唐子人说,“在国外,人们对自动除颤仪的熟知程度和使用远比国内好。只要一定程度人群聚集的地方必须配备自动除颤仪,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了法律,飞往美国的航空公司所在的机场也必须配备自动除颤仪,否则不允许航班入境。在这方面,国内做得还远远不够。首先是配备不足,另外即使有些地方配备了,人们的使用意识也不够。然而,及时救治能否成功,却取决于心肺复苏术和除颤仪的联合使用,两者缺一不可。”
    唐子人所说的自动除颤仪,俗称AED,也被称为自动体外心脏除(去)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监测患者心律,并施以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的医疗仪器。当有人心脏骤停时,施救人员可以采取心肺复苏,暂时维持血氧供应,再使用AED除颤,用电击消除心室颤动,这是唯一转复心律的方法。
    其实,自动除颤仪的使用非常简单,按电源键开机后,只要取出电极贴并贴在病人胸前,然后按照仪器的语音提示,进行电击或不电击的行动即可。
   “自动除颤仪就是为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准备的。据我所知,从2008年开始,首都机场就安放了很多台。”唐子人说。
    北京急救中心的急救专家贾大成也表示:“猝死,不分高低贵贱、贫富美丑。猝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人的身上。所以,全民都应学会急救,以防不测。只有在全民普及心肺复苏徒手操作的基础上,大力推广AED的安装、使用,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复苏成功率。”

各方面积极努力

在唐子人看来,虽然我国在急救方面的情况目前还不甚理想,但无论政府层面还是公众,确实是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
    今年6月的中美战略会谈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美国华盛顿出席了中国科技部与美国心脏协会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仪式,二者将联合在华推广实施心肺急救培训计划合作。
    今年11月,《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提交审议,鼓励紧急现场急救。该条例草案提出,要鼓励紧急现场救护,鼓励经过培训、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实施现场救护;在配置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的场所,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使用这些器械紧急救护。同时,现场救护行为受到法律保护,如果紧急现场救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经过合法程序认定,由政府予以补偿。同时,还明确了配备急救器械的场所,规定公共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学校体育教师、保安、导游以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人员等,应当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如今,也有一些医生正在主动做着急救普及的工作。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就是其中一个。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老山自行车场馆发生了南非自行车教练里昂呼吸心跳停止的事件。当时作为急救队员的何忠杰在30秒内第一个冲到现场,彼时病人已经没有呼吸、没有心跳、全身发紫、身体发凉。何忠杰迅速实施徒手心肺复苏,并指挥了医疗现场及转运工作,4分钟之内成功地打开了病人的气道。
    多年职业生涯中面临过的危急时刻,让何忠杰认识到,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很多送到医院急诊科的病人,急救成功率比较低,大多是因为在专业人员到达前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或者说没有救治,后期尽管医生拼尽全力,依然回天乏术,失去了先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还有一部分人能够挽回生命。”何忠杰说,“早期需要自救互救,这是由伤病者、目击者参与的救护行为,是一切伤病急救的开始和基础,这个初始环节的优劣,可以直接决定整体救治效果。然而,包括专业人员、百姓、政府等社会层面还没有达成这样的共识。”在他看来,急救的时效性要求也为全社会提出了时间标准。
    于是,2010年10月10日,何忠杰与海军总医院的张志成、空军总医院的宁波等医生共同发起了“急救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活动日”科普活动。到如今,这项急救科普活动逐步获得认可,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在医院的支持下,何忠杰还定期义务开展“急救白金10分钟”科普讲座,深入社区、街道开展宣讲。
   “很多老百姓在现场看到病人倒下,说现在不能动,需要等专业人士到来,这实际上是他没有能力抢救患者。”何忠杰说,“自救与互救是与专业救护同等,甚至更重要,是不可替代的独立救治环节,具有比专业救护更高的救治时效值。”何忠杰说道,光靠医院不行,必须要通过老百姓的自救互救,跟专业人士衔接,否则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会改善。
    贾大成则更是熟练运用社交媒体进行急救科普的达人。“急救医生贾大成”的微博已经成为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急救知识获得渠道。在微博,贾大成转发评论最近的急救事件,以图文、表格、视频等多种方式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法”“癫痫发作时的急救方法”“哪些情况下需要拨打120电话”“如何拨打120电话”急救知识,发布急救讲座的公告等。
    在多年来一直与媒体打交道的贾大成看来,媒体的正确传播也是促进公众急救等医学知识提升的重要手段。在11月25日由爱问医生、微博时评主办的“共建和谐健康医疗环境——医生对话媒体线下沙龙”活动中,贾大成就参与成立了国内首个“医生自媒体联盟”,以此引导医疗行业的新闻报道规范,促进医患矛盾的减少和医患互信的重建。

规范的急救培训尤为重要

在唐子人看来,理想的状况应该是每个成年人都能掌握急救技能,但实现这样的目标显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是,应该让公众意识到,急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求生手段,可以从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开始,比如在面临危险时如何有效求救。”
   “现在,面对危急情况,能够正确地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描述清楚的公众并不多,往往是条理不清楚,重点不突出。于是,很多机构的院前急救工作人员会按照正规的方式来询问,并且在电话中指导进行复苏,这也是急救体系建立的一个方面。公众可能还不够了解,但专业人员可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唐子人说。
    在美国,急救体系是三位一体的,公众在打完911急救电话后,警察、急救人员和消防人员是同时到位的。而且,国外对急救体系的管理也比较规范,教师、警察、空勤人员等接触人群较多较为复杂的职业,是必须首先经过急救培训,拿到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职业的,这执行得非常严格。
   “美国的急救培训已经建立得比较完善,一些急救培训机构有资质颁发急救证书,而且证书受到公众的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在此基础上,经过培训的人才有能力施救别人。”唐子人介绍说。
    而当前,我国的急救培训却存在着多龙治水的问题。
   “现在很多机构,包括120急救系统和一些公司都已经有了急救培训的意识,并且在积极操作,但缺乏统一和规范的体系。在这方面,我认为,国家应该出台政策进行统一规范,并且将急救资格证书与免责挂起钩来,为救人者提供一种保障。只有这样,公众才有能力进行急救,也能打消不敢救人的疑虑。”唐子人说。

链接

哪些情况必须拨打急救电话120

一般而言,出现了下列情况,建议在对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抢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胸痛:胸痛最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张力性气胸等,这些都是人类最凶险的急症,可以迅速危及生命。胸痛还可以见于心绞痛、纵膈病变、食管病变、胸壁损伤等很多情况。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往往也是很危急的,如急性左心衰、重症哮喘、气胸等,都可以迅速危及生命。
    心慌:突然出现的心率增快,尤其超过120次/分钟,可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间稍长可以导致头晕、晕厥、胸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也可能是更加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如果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则是猝死的危险信号;如果心率突然低于60次/分钟,尤其低于50次/分钟,可能的严重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尤其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是心率减慢,也是猝死的危险信号。
    血压突然急剧增高或急剧降低:血压突然急剧增高,可能会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左心衰等;血压急剧下降,应考虑发生了休克。
    急性剧烈头痛:尤其平日有高血压病病人突然出血剧烈头痛,并出现呕吐,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前兆,或已经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
    肢体瘫痪:可以是一侧肢体瘫痪、一个肢体瘫痪、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这些都分别说明发生了急性脑血管病或神经系统的其他严重疾病。
    昏迷:突然发生昏迷,也就是“怎么也叫不醒了”,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低血糖症、各种急性中毒等等。
    抽搐:可能是脑血管病、癫痫大发作、小儿高热惊厥等。
    急性腹痛:可见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等等,上腹痛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宫外孕破裂、急性心肌梗死等均可迅速危及生命。
    出血:除受伤出血外,还可见到一些出血,如呕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咯血可见于肺结核等,这些都可因出血二导致休克或窒息而危及生命。还有便血、尿血等。
    突然少尿、无尿或排尿困难,可能是泌尿系统出现了问题。
    窒息:可见于气道异物梗阻、喉头水肿。
    其他:突然发生头晕、眩晕(周围景物旋转或自身旋转),可见于急性脑血管病等。
    体温39℃以上,全身症状明显。
    各种急性中毒。
    触电、溺水、自缢等。
    各种较严重的伤害,如大出血、骨折、严重烧伤等。
    其他突发的各种紧急、严重的情况。

   (摘自“急救医生贾大成”微博)

上一篇: 科普编辑的精神与内核——卞毓麟科... 下一篇: 使细胞“失忆”,让它变身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