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李树德 | 最后的影院美工师
[2019-07-26 12:20:14]

 

【会员风采】

李树德 | 最后的影院美工师

上海农工党 


    说起曹杨影城、曹杨影剧院,普陀区无人不晓。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提前几周、几天就知晓哪些大片即将上映,但是过去的报刊电视广播少有对电影的宣传,影院贴出的海报才是电影宣传的主要阵地,这些大尺幅、颜色鲜艳的海报大多会贴在影院门前,吸引过往行人。

    手绘海报和宣传橱窗就曾是曹杨影剧院的一大亮点,沿街的宣传墙上贴着由几张画纸拼接成的大幅手绘海报,影院内玻璃橱窗则剪贴出剧照,再附加各种装饰烘托影片主题。

    1991年,曹杨影剧院就曾获全国电影系统宣传橱窗评比一等奖,及上海市电影橱窗评比特等奖。其中不少作品就出自上海农工党党员、影院美工师李树德之手。


    上世纪80年代,李树德从燎原电影院调入曹杨影剧院,也见证了电影手绘海报最后的辉煌。改革开放后,进口大片逐渐进入国内市场,电影票成为抢手货,甚至许多人托关系来买票,而美工师们面对的电影题材也越来越广泛。一张电影海报要画上一天,甚至两三天,前期还需要收集资料做功课。绘制对象五花八门,从成龙、汤姆·克鲁斯,到孙悟空、狮子王,都在李树德的画笔下惟妙惟肖。

    李树德印象最深刻的是1994年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此前这部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动作片就在海外取得了不错口碑。

    “在电影上映前,发行方要求各大影院的美工大张旗鼓,动用各种阵地来宣传,不但要我们画大海报,还要做街头的宣传横幅,橱窗里做立体展示,影院领导也知道这部片子票房肯定好,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后来,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宣传做得很好,一上映,市面上一票难求,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部片。此后引进的几部同类型的外国片也很火爆,比如《碟中谍》《断箭》,大家都喜欢这种动作枪战、高科技、英雄主义的好莱坞大片,”李树德回忆。


    随着电影市场发展,电影海报已不再需要美工师们动笔。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动感的预告片,设计精美的印刷海报和电子屏取代了手绘工作。同时,影院一周能上映七八部新片,使得美工师们无暇应对。随着李树德一代的退休,影院美工师这一行当也将成为绝响。


李树德的电影海报不了情


    2018年6月16日,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式的金爵盛典上,作为幕后电影人的代表,我带着自己创作的手绘电影海报,走到了上海大剧院灯光璀璨的舞台中央,伴随着鲜花掌声,接受全场观众和中国电影人的致敬。此时此刻,作为一个退休的影院美工,作为一个农工党党员,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当主持人问我,画了那么多年的电影海报,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心中有没有遗憾时,我脱口而出:没有遗憾,只有感恩,我感恩上海这座城市,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感恩电影,给了我梦圆理想的翅膀,不经意间,在我们的默默耕耘之后,给城市留下了一道值得回望的风景,给电影留下了一个暖暖的话题。说这番话,事先没有彩排,是我即兴的真情表白,当我讲完这段话以后,台下一片掌声。第二天,上海各大主流媒体都报道了开幕式上向幕后电影人致敬的环节,很快有不少媒体找上我要进行深入采访,这让我有些始料不及 ,也更让我心生感激。

    都说往事如烟,其实往事并不如烟,有些事你曾为它痴,为它狂,其间的甜酸苦辣都尝了个遍,它是不会轻易随风而去的。岁月积淀下来的,一定是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中学毕业分配在房地局工作,当过仓库管理员,做过财务,当年选择到影院做美工,就是因为喜欢画画,喜爱电影。因此,尽管其间我有做公务员的条件,也有留在美院做老师的机会。但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影院画海报。我义无反顾在美工室梦圆理想,在画板前挥洒青春,我非常享受,非常知足,因为爱好成了我的终生职业。


    当年的影院,都有美工这一岗位,隶属业务组。因为画海报、布置橱窗等是电影营销很重要的一块工作,必须有专人来执行,而绘制大幅海报则是美工的头等任务。我们美工都有一张试片入场证,每周二上午,持证去南京路上的大光明电影院观摩两部新片以了解剧情,一般这些新片都会在下个月或再下个月上映,回来后,根据排片找资料,画草图,然后放大绘制。每家影院的海报尺幅不尽相同,横竖不一,但谓之海报,且张贴在户外,一般都不会小于五六个平米。当时新片上映前,电影公司也会下发一张官方海报和八张16开的剧照,但这只能在橱窗张贴用。户外大海报的绘制,都要靠各家影院美工量身定制。因此,当年的影院门口,一部新片上映,同一片名不同式样的海报就会同期亮相,争奇斗艳,它既是各家影院美工的作品秀场,也是一道独特的城市文化风景。可以说,当年影院美工的海报作品,是观众最多、更换最快的户外美术展览,曾经吸引过无数美术爱好者和求学者的脚步与目光。我也曾是电影海报的仰望者,后来有幸成了它的一员。兼具商业和艺术双重属性的电影海报是电影文化与普通观众进行沟通互动的一个窗口,我们自豪,当年自己的作品,能与那么多的观众直面交流。只可惜,所有裱糊在板墙上的海报是很难完整撕下来保存,原汁原味的手绘海报,今天只能通过照片得以一见。当年每每看到自己的海报作品绘制完成,心中便油然产生一种暖暖的成就感;再张挂到外一亮相,引来路人围观赞赏,那更有一种满满的收获感。其实绘制海报,从构思放样,上色完成,爬上蹲下,付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很大的,加班加点也是常态,但大家都乐此不彼,原动力就是因为我们热爱电影,喜欢画画。绘制了十多年的电影海报,粗粗算一下,大大小小也有近千幅,其中倾注了自己太多的情感和心血,蓦然回首,感慨万千。


    上世纪末,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影产业市场的变化,手绘电影海报渐渐淡出了观众视线,取而代之的写真喷绘,将手绘海报止步于新世纪的门槛前。

    沉寂了十多年的手绘电影海报,重回观众视线,是新世纪的2014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了上下两集的上海故事:“电影海报的手绘温情”。我和几位电影海报的前辈同仁出镜,讲述了自己的海报人生。电视的影响力就是厉害,一时间,熟人朋友碰到我,见面聊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手绘电影海报,我才猛然意识到,手绘电影海报其实离我们并没有太远。

    同年下半年,在一次同行聚会中,大家又聊起了昔日的电影海报,我便提议能否搞一次展览,重新用大家熟悉的手绘海报,画一些经典的抗战电影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想不到,这个纯粹同行间自发碰撞出的创意,很快得到了普陀区档案局的重视和介入,方案进一步完善。重新燃起创作热情的老美工,重操旧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批以抗战为主题的全新手绘电影海报。这个命名为《勿忘 前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手绘海报新作展》一经展出,好评如潮,上海多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展览转展多处,最后融入上海市的主题展,在中华艺术宫展出长达两个月,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随后两年,我又连续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了《红色记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手绘电影海报新作展》和《长城 军魂——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手绘电影海报新作展》,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


    2018年2月4日,是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的96岁生日,之前,我有幸受邀为秦怡老师不顾93岁高龄,亲自上青藏高原拍摄的电影《青海湖畔》创作绘制大幅海报,主办方创意独特,要我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119层“上海之巅”现场完成创作。一天的准备工作,两天半的创作绘制时间,我圆满完成了任务,2月3号下午,当秦怡老师坐着轮椅来到现场,我和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拉开帷幕,两米乘三米的海报亮相“上海之巅”,全场响起一片掌声,此时我站在秦怡老师身边,看到老艺术家眼含热泪,非常激动,她高兴地在这幅海报中央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幅在中国最高处创作完成的海报,已赠与并永久落户上海中心,我也由此成为在中国地面建筑最高处创作美术作品的第一人。当天,我的另一幅由秦怡老师和赵丹老师主演的老电影《遥远的爱》的手绘电影海报,由主办方作为特殊的生日礼物,送给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这是老艺术家的光荣,也是我的荣幸。我在中国第一高楼绘制这幅作品,不仅与电影中的海拔高度相呼应,也意寓着表演艺术家投身电影事业的精神高度,与上海之巅交相辉映。


    21届电影节开幕式前,导演组希望我创作一幅巨大的手绘海报。由于尺幅比较大,只能在上海大剧院后台临时搭起画板和脚手架,在现场灯光条件不是很好的状态下工作。经过三天的努力,我和我的同伴顺利完成了这幅二十多平米的海报作品《碟中谍3》,这也是迄今为止,我画过的最大尺幅的电影海报。稍有遗憾的是,这幅巨大的手绘海报,最终没能在开幕式上推到台前来,而是改用了背景大屏显示,但我在现场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台下嘉宾对手绘电影海报的热烈反应,我知足了。

    “昨夜星光灿烂,我只是划过天际的一颗流星,今晨太阳升起,平凡的一天继续。”这是我在参加了电影节开幕式后的第二天早晨,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手绘海报给了我平凡人生一抹亮色,感恩我曾经拥有。


    李树德,现为农工党上海市普陀区委综合支部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政协普陀区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


    现推出上海农工党党员李树德创作的“同心共祝祖国好”随手拍摄影作品,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共同讴歌伟大祖国七十年光辉历程。

 

 

上一篇: 【会员风采】丁子承老师漫谈科普科... 下一篇: 【走近理事】 杨秉辉:因为一个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