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三十年
1978年11月28日,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2004年2月8日,经上海市民政局同意,更名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以下简称“市科普作协”)宣告成立。其为综合性的群众科普团体,所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上海各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横跨各个系统和行业。现有15个团体会员单位和 600 多名会员。这些会员中聚集了上海相当一批在科学技术专业上学有建树且对科普创作情有独钟的专家、学者。
30年来,市科普作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总的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出现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在“建立一流队伍、创作一流精品”的实践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和无私的奉献。当前,正以坚韧的步伐,投入学会改革开放的洪流,奋力拼搏。
一、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普宣传活动,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
二、开展科普创作研讨和交流,促进科普作品质量的提高,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三、举办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是培养科普创作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思想建设,做好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1.传达上级指示,加强思想建设
市科普作协在每次理事会上,都强调在协会工作和活动中必须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办事;要求每个理事热爱协会,为协会的改革开放献计献策,尽理事应尽的责任。
我会编辑印发的《简讯》是向全体会员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沟通协会与会员之间信息的工具,也是及时向市科协、市社团管理局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关领导汇报我会活动信息的渠道。30年来共印发了148期。其中,2003年第一期通报了国家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160位先进工作者,其中上海有6位,我会会员邬志星、赵君亮、姚诗煌、杨秉辉4位榜上有名。2003年第六期转发了市科协转发中国科协《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的通知。2004年第四期通报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在上海为“科普编创学科带头人”颁发证书。2004年第五期转发市科协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的通知。2006年第二期转发上海市科协转发了中国科协《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通知》的通知。2006年第五期通报了上海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邓楠,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以及龚学平、蒋以任、殷一璀等市领导出席了在市委党校大礼堂举行的开幕式。
2.做好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专业委员会和广大会员的关心支持下,我会的科普和学术活动,以及日常会务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建立、健全了协会的规章制度,添置和配全了办公自动化设备,拥有独立的办公用房,自1997年以来,一直保持着市科协授予的“一星级”学会称号。
为了规范市科普作协的工作,使协会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以及理事长、秘书长等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根据上海市科协、上海市社团的有关规章、条例和市科普作协的章程并结合协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⑴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会换届的实施办法;
⑵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议制度——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制度、秘书长会议制度、组织组会议、组织委员会会议、学术年会;
⑶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领导岗位责任制——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⑷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日常管理规定——办公室职责范围、印章使用规定、文档管理规定、会费收缴制度、财务管理制度;
⑸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业务活动管理规则——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征文竞赛活动、承办优秀科普作品奖的评选活动、承办科普图书的创作编写和汇编、科普有偿服务。
30年来,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不少成绩,在某些方面也有些探索性的突破,但是,也确实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如没有充分发挥每个理事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在增强协会的活力和科普有偿服务方面,仍缺乏有效的措施;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和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为团体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够,以及会员年龄结构老化等等。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和不足将随着学会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下一届理事会和各专业(工作)委员会以及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定会逐步得以解决。
五、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8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