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2016-03-31 12:54:01]

推进公民科学素养、繁荣原创科普创作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承担着社会责任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褚君浩
 

    各位代表: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八届理事会于2011年11月产生以来,四年任期已满。现在,我受八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四年来,八届理事会在上海市科协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的指导下,通过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为繁荣上海科普创作、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取得了较大成绩。圆满完成八大部署的任务。
    经过换届会员重新登记,目前协会涉及上海各个学科,横跨各个系统和行业,现有23个团体会员单位和753名会员(包含可联系的74名学生会员)。
    2012年以来,根据360多名会员中的不完全统计,发表科普文章7300多篇,编发科普文章8500多篇;出版编著科普书籍320多种,编辑出版科普书籍1200多钟;参展或发表科普美术、摄影作品7600多幅;登录网络作品1600多篇;科普演讲2500多场,获得各种奖励80多项。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除自身建设外,计对不同人群、受众对象,从人材的培养、作品的创作、推广及对当今前沿科学的深度普及确立了自己的品牌。

    一、开展不同层次的科普活动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从第七届、第八届以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以自身的资源与各区县、各学会、各学校相结合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
    ⒈“解读科学类诺贝尔奖”科普报告会
    为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推动高端科普活动的组织开展,在上海市科协的支持下,针对科技工作者,科技媒体编辑、记者,科研院校学生,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解读科学类诺贝尔奖”科普报告会。以解读和对话互动相结合,阐述当前自然学科的发展,寻找目前我国各学科、各领域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差距。改革中国的科研机制,鼓励年轻人对科学的追求。
    通过三年的运作,起到很好的效果,三场“解读”科普报告会后,各媒体撰文报道,科教电影厂制作专题片在上海记实频道播放。今年将迎来第四年的“解读” 以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技编辑、科技记者参与,更深层次的去解读。
    ⒉参与《名家科普讲坛》
    《名家科普讲坛》是上海市科协与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办,协会参与承办,至今已举办300多场科普讲座,成为社会公认的科普讲座类品牌项目。2012年12月,该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成果一等奖。科普讲座,坚持是以民生、健康为主题,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 开展科普报告活动,除了在科学会堂举办外还活跃在社区,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⒊上海市科普讲师团“进百校 讲科学”活动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为指导单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少年报社为承办单位的“科学护航 健康成长”—— 上海市科普讲师团“进百校 讲科学”活动,于2013年1月组建,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褚君浩院士、荣誉会员杨雄里担任总顾问,协会组织30余名不同学科的专家参与讲师团。2013年4月活动启动至2015年10月,共组织了30余位科学家为学校奉献了250余场讲座,惠及近4万名中小学生,覆盖了全市12个区县。著名学者褚君浩、杨雄里、杨秉辉、赵君亮、刘旦初、程不时、陈积芳等为学生授课。2015年科普讲师团将从教室讲课转向科普教育基地授课。授众面更宽。《少年日报》和《探秘》杂志开辟了专门“科普校园行”专栏,发表活动专题报道,刊登学生作品。
    4.鼓励创作优秀的科普作品,繁荣科普图书出版事业
    从2012年开始,在市科协、市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协会在各出版单位、区科协的配合下,得到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的支持,开展了“科普图书、期刊”进社区活动,旨在强调大众关注和社会参与,提高市民的阅读兴趣,让更多的市民从活动中学习到丰富的科普知识,从而引导广大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素养,繁荣科普图书出版事业。
    在世界“读书日”、上海“科技节”和上海“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中,组织读者与作者、编辑互动,举办解读科普图书讲座等。逐步在各区县、街道建立科普图书角,开展科普创意阅读活动。结合“中小学“科普校园行”,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校园传播活动。
    2014年依托上海市科委及有关委办在“科普图书进社区”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推选“上海市民喜爱的科普图书”系列活动。 2013年12月开始组织推选工作,从推荐的400余种作品中经过专家推选出100种科普图书,入围“上海市民喜爱的科普图书”。
    入围的科普图书开展一系列的推介活动。在各出版单位(团体会员单位)的支持下,活动组织方为本市17个区配发了100种入围科普图书,在社区、校园、军营、农村开展科普图书解读、展示活动。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把100种入围科普图书汇编成“上海市民喜爱的科普图书”推选索引本,免费发放供读者选择。2014年 5月19日至7月15日开通“东方网”科普图书网络选票活动,由公众投票推选,专家综合评议产生“上海市民最喜爱的十本科普图书”。

    二、培养和发掘科普创作的后备力量

     科普创作队伍老龄化,科普创作人才青黄不接,青年人不愿跨进科普创作之门,青年人也难以跨进科普创作之门——这个缠绕着市科普作协20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开的结,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已有所改善,目前平均年龄在54岁左右。
    1.举办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培养科普创作人才
    为启迪大学生对科普创作的兴趣,培养、发掘青少年科普创作人才,壮大科普创作的后备队伍。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于2007年至今成功举办七期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校举办,大部份学校将培训内容纳入学生的自选课程。
经过七期培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为协会学生会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科普编辑工作,也有留校后成为科技社团的组织者,参与科普创作,为科普刊物撰文、投稿。
    2. 加强对高校科技社团的合作。
    协会从2010年开始与高校科幻“苹果核”紧密合作,在有限的财力下积极支持“苹果核”每年五至六月,举办为期半个月的高校科幻节。目前有七个院校参与,协会的科幻作家及有关领导也积极参与高校科学幻想节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多曾参加过科普创作培训班的学生。目前已将高校“科幻苹果核”纳入上海科普作协科幻专业委员会,独立开展活动。期待上海有更多的科幻作品产生。
    3. 科幻作家群体对话
    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学术年会召开期间,由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苹果核和上海市科协大讲坛承办的“以科幻触摸未来”为主题的科幻作家群体对话活动,活动邀请到中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韩松、王晋康、张冉,理论物理学家、科幻作家李淼,科幻编辑姚海军就“科幻预言”、“科普协作”、“科幻与现实”、“未来中国”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4. 开展优秀科普作家、优秀科普编辑记者评选
    为进一步繁荣科普创作,建设一流队伍,创作一流精品,激励广大科普创作者的积极性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好地为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可以发掘一批优秀人材加入协会队伍。
协会通过半年的筹备、推荐、初选、终评产生了33名科普作家,29名优秀科普编辑(记者)。
     5.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与“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活动
    近年来我会按要求推荐优秀作品参与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评选评选活动。共有10家出版单位的38种(93册)科普图书,4家出版单位的5部科普影视动画参评。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丛书》(10册)荣获第三届优秀奖图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多彩的蘑菇世界——东北亚地区原生态蘑菇图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人生终站的陪伴 ——临终关怀百题》、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探索生命的奥妙 ——轻松活过100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沿着人类祖先迁徙的脚印旅行》获得提名奖图书。
参与科技部组织的“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评选,我会推荐的9种图书,其中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同济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机械文明史》、学林出版社的《冈特生态童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带着学生去北极》等4种入选科技部组织评选的50种“2014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三、开展对外交流,引入创新思维

    由于协会经费有限,很少开展对外交流,为此近几年协会把路过上海的国内外科普作家请进来,组织会员与这些专家座谈、研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接待西班牙摄影师克莉丝汀娜来访
    2012我会接待西班牙摄影师克莉丝汀娜来访,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克莉丝汀娜以一个记者的身份对其“摄影作品” 作了专题介绍。然后,由上海摄影同行介绍了各自的摄影作品。交流会有近60名摄影爱好者参与交流。
    2.接待罗马尼亚科学记者协会主席
    2013我会接待了罗马尼亚科学记者协会主席、大众科普杂志《科技》总编,就促进中国与罗马尼亚科技记者间交流,建立专业联系,并组织科普记者进行座谈,互相交流。
    3.中日科幻学者交流会
    2014年我会会同高校科幻苹果核在科学会堂举办“中日科幻学者交流会”。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博士、中国科幻研究学者上原香作了题为“中日科幻比较研究——从顾均正与科学小品文谈起”的演讲。
    4.南大洋变化进行中外对话
    由我会和上海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邀请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前主席,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海洋学名誉教授,就未来的二十年及以后南大洋变化的科学问题进行了中外对话。
   
    四、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普理论水平

    褚君浩理事长提出协会要做新观念的传播者,培养大科学视野,繁荣原创科普,必须提高科普理论水平。
    1.回望阿西莫夫,繁荣原创科普
    2012年4月,为纪念美国著名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协会承办的“回望阿西莫夫,繁荣原创科普”研讨会,100多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热爱科普创作的大学生、科教人员、媒体出版界人士等聚集一堂。著名科普作家、科普翻译家(阿西莫夫作品主要翻译者)卞毓麟和理事长褚君浩分别作了题为《阿西莫夫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和《科学家们如何看待阿西莫夫及科技人员的职责》的发言后,与会者围绕目前科普创作瓶颈、出版现状、人材培训、科技人员职责、《科普法》落实等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2. 科普创作如何为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2014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丛书的出版为契机,研讨科普创作如何为科技创新、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服务。通过交流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进一步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托起中国梦的基础”,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和努力。与重大产业创新成果推出配套的科普创作和传播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今科普创作的重要题材,广大科普工作者应该有所作为。
    3.“学术年会和科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配合协会举办“学术年会和科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高科普理论的水平,开展原创科普作品的创作和作品的评论。为此,向广大会员征文,共征集《科学与艺术融合的理念和实践》《一体化创作催生科普精品》等二十一篇文章,组织评选后,汇编《科普编创论文集》。
    4.出席中国科普作协35周年学术交流
    为纪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2014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向省市科普作家协会发出以“科普创作发展——继承与创新”为主题的征文通知,我会立即组织和发动会员积极应征,按期完成了24篇论文。评选结果有方鸿辉的《跨文化传播》、许兴汉的《科普创作要插上创新的翅膀》、达世新的《不能没有过你:中国的科学大片》、朱长超的《新兴产业科普与科普哲理》、李正兴的《在科普作家协会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等21篇被入选《科普与中国梦高层论坛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并有10名论文作者应邀出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35周年庆祝活动和学术交流。
    5.科普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
    为褚君浩理事长主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丛书;钱平雷副秘书长新著《幸福就在当下》;原协会秘书长李正兴编著的《我的科学梦——上海科普名家风采》;卞毓麟副理事长主编、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名家科学眼”书系举办科普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

    五、我会和会员所取得的荣誉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来,我会和会员取得全国、省市一级表彰和奖励如下:
    1.获得“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示范单位”
    2012年我会评为“上海科技活动周先进集体”; 2014年我会被列入首批15家“推进公民科学素质示范单位”。
    2.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会名誉理事长杨秉辉领衔的“由疾病保健转向疾病预防的医学科普理论与实践”和我会会员项先尧担任编导的科普项目《中国大鲵》影视片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科技进步奖科普一等奖零的突破。
    3.获得2012年(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2012年褚君浩理事长荣获首届“科普杰出人物奖”;卞毓麟副理事长获个人类“科普贡献奖”一等奖;“上海名家科普讲坛”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科学编年史》荣获“科普成果奖”一等奖。
    4.获得2013年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2013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我会荣誉会员杨雄里荣获“科普杰出人物奖”; 我会原理事、科教纪录片导演项先尧获得“科普贡献奖”(个人)一等奖;我会理事董纯蕾参与操办的“新民科学咖啡馆”获“科普传媒奖”一等奖;我会副理事长、原文汇报科技部主任江世亮主持的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获“科普传媒奖”二等奖。
    5.获得“第二届科学传播人”奖
    2013年由北京市科协主办的“共圆科学传播之梦——第二届科学传播人”奖,我会副理事长卞毓麟荣获“2012科学传播年度人物奖”,原副理事长、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荣获“科学传播人优秀科普作家奖”。
    6.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4年褚君浩理事长荣获第六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世亮副理事长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7.获得2014年 “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
    201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杨秉辉名誉理事长荣获 “科普杰出人物奖”;我会副理事长方鸿辉和江世亮分别荣获 “科普贡献奖”(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我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人体》(第一版)荣获 “科普成果奖”一等奖;上海科教出版社的《我们脆弱的星球》丛书以及我会会员项先尧和何裕民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纪录片《扬子鳄》和《癌症只是慢性病——现代医学抗癌新视点》荣获“科普成果奖”二等奖;上海科技出版社的“大众医学手机版”项目荣获“科普传媒奖”一等奖。
    8.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我会会员,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编著的《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系列丛书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9.获得“上海大众科学奖” 提名奖
    2014年第十届“上海大众科学奖” 我会会员雷宗友获得提名奖(共设两名)。
    10.获得国际纪录片节“评委特别奖”
    2014“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中我会会员郝晓霞导演的科学纪录片《川金丝猴》获得“评委特别奖”。

    六、加强与会员间的沟通及办会管理工作

    1.做好《简讯》的编排发放工作
    我会编辑印发的《简讯》是向全体会员传达上级有关指示精神,通报协会的重大事项,报道会员的创作成果和先进事迹,沟通协会与会员之间信息的工具,也是及时向市科协、市社团管理局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有关领导汇报我会活动信息的渠道。每年坚持编发6期,共印发了22期。目前由纸印寄发,逐步转化为邮件转发。
    2.办好《上海科普作家网》
    上海科普作家网已为广大会员的科普创作、理论研究和作品评论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科普编辑、科普创作者以及爱好科普创作的大中学生展示自已的才能提供平台。根据百度网站统计,2014年网站总浏览量计85304次,除上海为主外,还涉及国内所有省区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全年登载会员科普博客、科普文章、科普论文共计200余篇。建网6年多,在会员的关心与支持下,上海科普作家网在持续健康地发展。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不断提供网络作品,积极为上海科普作家网的建设和管理献计献策(在此要感谢王华玲副秘书长为网站的辛勤的耕耘)。
    3.举办会员新春联谊活动
    每年新春以不同形式的聚会,是加强与会员沟通,增强凝聚力的最有效的形式,各出版单位、各团体会员单位特别是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多次为聚会提供了条件。协会将在会员的配合支持下,持续开展活动。
    4.协会内部管理工作
    根据市社团和市科协有关规定,协会在换届前对会员进行了重新注册登记。现已完成登记,并对会员的信息作了修正。协会每年都整理并装订了一套完整的档案,今年开始已扩建了“电子档案”(在此要感谢原秘书长李正兴先生为档案整理与创建的辛勤劳动)。
    为扩大科普作家队伍,办公室严格按章程,共发掘和吸纳了101有成绩的科普创作人材,经理事会审批入会,缓解了科普作家队伍的老化、专业结构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问题。

    本届协会为“推进公民科学素养、繁荣原创科普创作”是协会事业继往开来、繁荣发展的四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科协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也是广大会员和团体会员单位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上海科普作协第八届理事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会员和团体会员单位致以崇高敬意!
 

上一篇: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九届五次理事会... 下一篇: 江世亮秘书长在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