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30周年庆专辑:回顾三十年之一——科普创作和科普宣传
[2008-12-02 18:36:17]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三十年

    1978年11月28日,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2004年2月8日,经上海市民政局同意,更名为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以下简称“市科普作协”)宣告成立。其为综合性的群众科普团体,所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上海各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横跨各个系统和行业。现有15个团体会员单位和 600 多名会员。这些会员中聚集了上海相当一批在科学技术专业上学有建树且对科普创作情有独钟的专家、学者。
    30年来,市科普作协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总的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出现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在“建立一流队伍、创作一流精品”的实践中,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和无私的奉献。当前,正以坚韧的步伐,投入学会改革开放的洪流,奋力拼搏。 
    一、开展科普创作和科普宣传活动,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
    1.创作编写科普读物,是协会进行科学普及的基本任务
    创作编写科普读物,这里指的是发动广大会员根据自己的专业或已掌握和熟悉各种科学技术知识,适应公众的需要,寻求创作的切入点,以文字、音像制品,通过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以及演讲、演出、展览等载体,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和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30年来,经300来名会员的不完全统计,出版科普图书0000多种,发表科普文章000000多篇,发表或参展的美术、摄影作品000000幅,拍摄播放的影视作品0000部,科普演讲或讲座00000场次。
    此外,市科普作协根据需要,还有重点的以地组织有关会员进行创作或编写有关科普读物。
    1986年,我会组织会员从国内外科技书刊资料中,搜集了一些可借鉴的图像,加以单线白描绘制,选择编排后,汇集《科普美术资料》,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向广大美术工作者和业余美术爱好者在从事科普美术创作和进行科普宣传时提供资料,
    1989年8月,由市科普作协选编,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的《人••资源•环境科普漫画选》与读者见面。这本漫画选收集的150幅作品是从“‘科美杯’漫画大奖赛”的1300多幅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为基层单位的墙报、黑板报提供了丰富的宣传资料。
    1990年5月,我会组织青年作家深入工厂企业体验生活,以纪实文学的手法,描绘了10多位企业家和劳动模范,创作出版《飞翔的亮点》。该书由华艺出版社出版。
    1991年,为了配合全国城镇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质,倡导人们“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由市科普作协编写,饶忠华为主编,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系列丛书》:《数学与文学》《生活百事通》《家教艺术》《健脑新法》《益寿之道》已陆续问世。
    2003年3月,市科普作协名誉理事长饶忠华为主编、副理事长李乔为副主编的《銀牌和金牌》科普编创文集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本书的出版,一方面阶段性地反映了我会建会20多年来的科普编创成果,给众多的科普编创者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期望能对今天从事科普创作和科普编辑的同仁有一定指导和帮助,以促进上海的科普创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6月,我会名誉理事长饶忠华、副理事长贺锡廉和李立波主编的《他们解答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中主编和作者皆是市科普作协会员)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根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科普名家系列访谈录”汇集而成。这些科学家、科普作家在书中回答了无数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成了许许多多未来科学家、专门人才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他们中有著名飞机设计师程不时,有数学奇才谈祥柏,他们风趣的谈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历史政治纪实作品红遍全国的叶永烈道出了他更早的畅销书——科普读物的来历;资深的科技采访记者毛秀宝披露了当年采访科技名人佳作的幕后故事;引导人们进入神秘宇宙、探索天文的卞毓麟讲述了他永不停歩的科学文化之旅;书中还有我国头脑奥林匹克活动发起人陈伟新、著名灾害学专家罗祖德、“科普前沿不老兵”王统正、少儿科普作家盛如梅等人的经验谈;曾经影响了三四代人的《十万个为什么》主编王国忠畅谈了他策划主编《十万个为什么》的来由和体会;南北极考察采访第一人主任记者李文祺也讲述了他“抢”科技新闻的故事……
    2003年6月,市科普作协汇编的《科普演讲集》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吸收了众多著名科学家、科普专家结合自己专业的科普讲演稿,进行重新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它使读者感到科学技术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就在人们的身边,可激发人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005年4月,市科普作协受市科协的委托汇编的《上海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以《科普法》为背景,把上海科协科普工作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轨迹、激起的浪花和迸发的思想火花整理编著而成的。它是上海科普事业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缩影。
    2005年5月,市科普作协与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强强联手,组织编著的《原来如此》丛书(10个分册的书名为:沧桑变幻的地理、万方纵横的交通、生生不息的植物、传输力量的能源、无限寥廓的宇宙、千姿百态的动物、沟通世界的通信、亘古繁衍的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无所不在的材料),是在《十万个为什么》这部科学启蒙的典范的基础上,为打造一套包罗天地万象和最新发现的科普精品丛书,从内容选择、写作体例、创作风格上进行全面而大胆的创新。实践科普从公众启蒙到公众理解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在上海市科协领导的支持下,围绕这套丛书,在全市各专业口进行科普创作总动员,本市有100多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参与了这套丛书的创作。丛书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下,就科普的创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科普创作的知识性、原创性、人文性和探索性等进行大胆的尝试。这套丛书首印8000套,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书市上被订购一空,后已重新修订再版。
    这套丛书始终贯穿人文性原则,从公众经常接触、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与现象入手,让读者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用科学的精神对待科学世界,并参与到科学的实践中。它是在《十万个为什么》基础上的一次跨越,是公众启蒙到公众理解的跨越,更是从传统知识传播向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传播的跨越。被专家誉为继《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上海科普创作出版新的形象工程”。
    2006年4月,市科普作协副秘书长方鸿辉策划并任责任编辑参与选编的《感动人类、感动天地——郭申元科学人生》彩色纪念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纪念六年前去世的哈佛大学博士后、为抗癌基础理论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郭申元博士。
    2008年1月,在市科普作协的策划和组织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会员周戟副教授任主编的科幻神话故事——《超人机器人系列——阿力科沙漠惊魂》,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继钱平雷《幸福相对论》之后,科学与文艺相结合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该书惟妙惟肖地把科学知识融合于故事情节之中,吸收了古今中外诸多名著,如:《西游记》《封神榜》《指环王》《木乃尹归来》《哈里波特》等精髓,围绕着克服地球环境危机的主题,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故事。读者在阅读时领略了科学的威力,而且每节都留有悬念,让人有追读之感,在欣赏中获得了知识。
    2005年以来,市科普作协为浦东新区科协编绘《家庭科学》系列图册已印制的《节约型家庭》《健康型家庭》(上、下)《家用中医药》(上、中、下)《基因与健康》(上下)。每部发放10万册,走进了浦东新区的千家万户,让科学的理念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家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组织科普征文,是协会创作和宣传活动的有效手段
    组织科普征文是市科普作协科普活动的传统节目,它不仅是动员发动广大科普创作者、科普爱好者以及广大公众参与创作活动,而更大程度上是扩大了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征文可以发现创作人才,壮大协会的队伍。
    1991年,市科普作协少儿专业委员会会同少年报、上海青少年科技报、动手做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等6家联合举办的“爱上海、爱科学”少儿科普征文活动,共收到100多篇应征作品,其中有9篇征文获得优秀科普作品奖。
    1995年,为了配合科技传播行动,市科普作协联合本市30多家报纸、杂志、电台共同举办“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科普征文,共收到应征作品300多篇,发表了92篇,为宣传上海科技节的主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32篇作品获得优秀征文奖。共有32名作者和20名责任编辑同时获奖。
    1997年,市科普作协与上海市科委、东方电视台联合主办了“百集科幻动画系列片”剧本创作征集评选活动。它以时代的气息、科学的甘露,唤醒沉睡多年的科学与文学结合的科幻小说创作。全国22个省市的新老科幻作者寄来了应征作品 101部。东方电视台还播放了根据诸志祥创作的《新黑猫警长》改编的同名动画电视片。这次征文活动成了科幻创作沿袭十几年来的一个激励点。
    1999年上海科技节期间,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科普研究所又把科幻征文列入宣传科技节主题的手段之一,联合上海30余家新闻媒体,举办了“21世纪科技畅想”科幻征文评选活动。在征文期间,还召集上海科幻作者汇聚一堂,进一步探讨中国科学幻想小说面对“科学”与“文学”的两大支撑,如何在中国东方这块沃土上重新崛起。这次征文共收到来自21个省市的应征作品170多篇,为重振中国科幻雄风找到了新的起跑点。
    2000年,由市科普作协、少年报社、上海科普研究所联合举办的“走向创新”少儿科学小品征文活动,共收到本市和外省市作者寄来的应征作品近百篇,经过全国及上海科普专家的评审,共有17篇作品分别获得13等奖。
   这些作品,尤其是获奖作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创新”,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互相渗透交叉的新兴科学的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新进展;有的是以新带旧,运用新的角度推陈出新;有的还是自己的观察、积累、探索、设计、发现的作品。这些作品也有一定的文学性。
    由市科普作协与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共同承办的“科学,让生活更美好——2006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和“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2007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 征文活动,共收到科普征文856篇,其中:大学生50篇,作者分布于15所高等院校和56所中学。有部分获奖学生已成为协会学生会员。从2007年起,“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将每年举办一次,并列入上海市科技节的重点活动项目。征文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培养、发掘青少年科普创作人才,壮大科普创作的后备队伍。
    3.举办科普美术、摄影展,也是协会创作和宣传活动的有效手段
    ⑴ 举办科普图片展
    这里的科普图片展是根据主题,先收集资料列出展板大纲,编写展板文稿,然后再组织美术创作人员进行版面设计,绘画图片、拍摄照片,按照编写大纲组合成一块一块(一般为40块左右)展览编辑稿,由电脑排制板面。
    2000年,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宣传无神论和唯物论,反对各种愚昧迷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营造一个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社会氛围。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联合编绘制作的大型科普画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在本市区县和邻近城市展出。画展共分三个部分:迷信的危害、特点与根源;揭开迷信的面纱;战胜迷信的武器。
    2002年,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科普展教中心编绘制作的大型科普知识图片展览——《现代人的健康生活》已经完成,已进入各省市区科技展馆和城镇社区巡回展览。这奎大型图片展由80块展板、300多幅画面、100多幅照片组成。内容是围绕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全方位地展开。11月10日,市科协在闵行区华漕镇举办现场展览活动。
    2003年,为了宣传近50年来,中国的航天科技工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在徐通、吴沅等的策划配合下,市科普作协与上海科普教育展示技术中心,共同突击编制了一套《中国航天》科普图片展板。10月16日,“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的当天,在徐家汇绿地公园共同举办的“神舟天行,梦圆神州”科普知识传播活动中展出了这套汇集了100多幅写真的航天科普图片。此后,这套科普图片又陆续在上海科技馆和本市有关社区展出。
    2008年,市科普作协根据当前形势,将大型科普图片展——《征战瘟疫》改版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由原来43块展板增补为47块展板。这套图片展览的创作题材,主要是根据我国公布施行的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它反映出人类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数百年来,科学家们为战胜传染病作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为人类幸福所作出的贡献也将为历史所牢记。
    ⑵举办科普美术作品展
    在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声中,科普美术创作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今天,科普美术已成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推动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一种有力的宣传工具。1979年5月,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上海科普美术作品展览”就是一个佐证。
    这次展出的736幅作品中,宣传八大带头学科和介绍各种科学技术知识的占60%左右。它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美术创作人员与科技人员紧密结合,借助于专家的指导,才能艺术与科学结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诞生出既有艺术魅力又有科学内容的崭新的绘画品种。在创作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组画的过程中,一些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当了美术工作者的顾问,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开阔思路,并参与构思草图。例如《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它通过人的眼睛、大脑和嘴巴,简单明了地介绍了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运算的。再如《八大带头学科》,它采用剪纸形式,用八种不同的色调,表现了每门学科的特点、原理、应用和发展,既发挥了美术的特色,又符合科学的真实性。 
    2006年5月,市科普作协会同市生态学会、市科学与艺术学会联合主办的“保护环境•生态建设•科学发展科普漫画展”,被誉为是上海科普漫画的春天。本市80多位著名漫画家和科普美术工作者参与创作,并向全国广泛征集。从600余幅作品中,精选148幅作品,组织科普作家配上诗歌,进行展览。这些作品融合了科学家、漫画家、科普作家的睿智和艺术,是画与诗的交融。从作者的笔触中反映了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参观者从这些作品的欣赏中受益匪浅,如沈天呈的《水》:广场上,人群中的一只水桶,水桶头顶是一片乌云;警示人们对水的珍爱。曹开翔的《烽火告急》又是一种风韵,众人涌向长城烽火台,举旗呐喊: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资源!!!展现国人整治环境、保护生态的决心。顾世鸿的《都市里的“田野”》,视野广阔,展示出城市屋顶绿化的萌芽,憧憬着大都市美好的明天。
    这些作品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独特视角,透视现状、探究根源,让公众在欣赏之余提高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认识。这也是科普工作者和美术工作者对科学传播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它告诉人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追求人类“和自然共存”的生存大智慧,值得我们今天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时,认真分析、吸收和发扬。
    这些科普漫画由电脑制成150块展板,参加了2006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展览。后又参加了全国巡回展览。
    此外,2005年,为了打击和禁止赌博,广泛宣传赌博的危害,遏制赌博的蔓延和配合在全国部署开展新型毒品集中整治和宣传教育活动,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和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以及上海市禁毒委员会联合组织创作的“警钟长鸣——上海市禁赌科普漫画展”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科普漫画展”在本市各区县展出,共有80多名作者的300多件作品(每幅作品组织诗词作家配诗)参展。
    ⑶ 举办科普摄影作品展 
    摄影艺术也是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之一。科普摄影,除了一般摄影艺术的要求外,还要求摄影家具有特定的技艺和素质,有的还要凭借特有的设备才能捕捉到大千世界稍纵即逝的珍贵镜头,揭示大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奥秘,使人们从美的画面中获得科学知识,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一幅科普摄影作品有时能起到文学和其他形式无法起到的作用,显示出摄影艺术在科普宣传中的独特优势。
    1987年,上海首届“科普之夏”期间,市科普作协会同上海照相机厂举办了“海鸥杯科学奇观”摄影艺术大奖赛。并由150幅左右照片组成科普摄影艺术展览,内容包括宇宙空间、生命科学、自然现象、物质结构、尖端科学和中外科学奇迹等。
    上百只黄色的蚂蚁为输送建筑窝巢材料,而用自己的身躯搭成了一条“蚁链”;由 7 幅照片组成的“金蟾脫壳记”;绚丽多彩的“液晶电流体”等优秀作品,依靠它的视觉美,让人拍案叫绝。
    在灰淡的半空中一条黑色漏斗状的怪物,有从天边横扫而来的架势,犹如一条蛟龙在翻腾。这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巨大旋风的侧貎。人们平时肉眼不易见到的龙卷风,今天在摄影画面上看到了。人们可想象出摄影者当时捕捉它的惊险场面,没有一点探险家的胆略是办不到的,没有准确的科学预测也是办不到的。让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在镜头下再现,不仅是科学视觉艺术中的珍品,而且能揭示龙卷风形成的奥秘,为气象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个展览在上海展出后还应邀赴青岛、南京、杭州、成都、西安、沈阳等20多个城市巡回展览,所到之处当地参观者是排着长队在等候。
    二、开展科普创作研讨和交流,促进科普作品质量的提高,探索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三、举办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班,是培养科普创作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思想建设,做好协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几点思考和建议

2008年11月29日

上一篇: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九届理事会工作... 下一篇: 协会30周年庆专辑:会议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