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世亮秘书长在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九届五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2018-12-20 14:29:20]

 

江世亮秘书长在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九届五次理事会上的工作报告

江世亮

    理事长, 各位理事,我受理事会委托向各位做关于2018年工作汇报,请各位审议。

    一、协会年度基本情况
    今年是本届理事会运作的第三个年头,四年一届第三年意味着是相对成熟稳步发展的阶段。在钱理事长和理事会的领导下,2018年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各项工作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一些预定推进的重点工作大都按时有质量完成;专委会工作有亮点、有节奏地在运行;协会与理事、会员,与团体会员单位间的联系频繁,凝聚力增强;年内发展新会员70多人;截止本月中旬,本会花名册上登记在册会员共有990人,其中相对活跃会员占三分之一以上。换届以来三年里我们发展了300多位新会员,其中半数以上是活跃在科普基层一线的80后,半数以上是本市各主要医疗单位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其中近一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协会和外部的联系顺畅,和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协、苏浙皖赣等地科普作协的联系密切,增加了协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二、协会2018年重点工作汇报
    今年是协会成立40周年,本来准备安排一次网络时代科普及创作的主题研讨来做纪念,但因为没有想好怎么开,加上时间安排上的原因,就放弃了专门筹办会议的打算,代之以有限的精力办好原先确定的几个重点活动上,以实在的工作来庆祝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今年协会的重点活动之一仍然是围绕科普创作和科普人才培养这一协会的中心工作。围绕此,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8月22日举办了“叶永烈科普作品研讨会”。叶永烈先生参会并做了题为“得失寸心知”的主题发言。中国科普作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代表以及来自深圳和苏、浙、皖三省科普作协代表及数十位科普界人士参会并作发言。
    叶永烈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科普科幻作家。2017年8月,总字数达1400万字的28卷本的《叶永烈科普全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被中国科普界视为一件盛事。协会对本次研讨会酝酿已久,希望通过对叶先生科普创作特色、风格作一定深度的探讨,来推动科普评论,繁荣国内科普原创。这也是继前年和去年先后召开卞毓麟、杨秉辉科普创作特色研讨会基础上又一次以科普名家作品为对象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因为准备充分,发言的质量较高加上媒体充分的报道及传播,取得了超过预期效果。

    (二)科普培训方面的重点活动,是7月15日在华师大开班的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培训,同日在华师大举办了“十年磨一剑——上海市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机制研讨沙龙”,钱理事长和本会多位副理事长、近半数理事和几十位会员、培训班学员参会。钱理事长在会上的致辞就当下科普的着力点和科普创作的重要意义、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等作了深入剖析,他指出应对今天科普创作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很重要的是科普创作要讲好故事,激发受众求知欲,要重点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等一系列观点和建议,引起与会者共鸣。会上钱理事长等还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等10家单位颁发“上海市科普创作实践基地”铭牌,为曾凡一等10余位科普专家颁发“上海市科普创作指导教师”证书。
    今年第十届培训班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对科普、科幻创作感兴趣的学生和在职年轻人50人报名,经筛选录取了37位学员,参加者大多数都有过写作经历,部分已有作品发表。上个月底,本次培训班完成了全部培训课程,顺利结业。尽管每次录取的学员有限,但培训班的机制是希望经过培训的学员能成为未来播撒科普的种子,在壮大科普创作力量的同时,放大科普的效应。
    历经十年坚持和不断更新发展,这个大学生(青年)科普创作培训项目基本上成型,也得到了中国科协和上海市科协领导的肯定。尽管这个面向大学生和在职青年的科普创作培训活动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鉴于目前我们的科普创作现状,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普形势发展需要,科普人才难以适应和满足现实需求的矛盾和困境依然存在,依然是科普创作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因此这个大学生(青年)科普创作培训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依托这个项目、认真谋划,兢兢业业,把大学生(青年)科普创作培训这件事做好、做实,做成样板。
    科普培训方面,受中国科普作协委托,协会今年继续承办了两场“科普科幻青年之星”培训,第一场是小班化教学,以出科普作品为主,第二场是面向大学生的科普讲座,安排在临港地区的建桥学院,也吸引了周边一些大学的学生,共计300多位大学生听讲,协会荣誉理事长卞毓麟作了题为“半个人和一座桥”的报告,受到学校和学生们的好评。前面那个出作品的小班共有30多位科普科幻作者参加,年轻人为主,本市生源为主,几乎每个人都提交了作品,经过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审,最终上海培训班有6位学员7件作品获得科普、科幻类的一二三等奖,占全国获奖数的八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我会副理事长方鸿辉、曾凡一,理事丁子承、薄禄龙、刘夙等多位协会骨干都积极投身协会的这项任务,承担了培训授课、作品选题及写作的具体辅导和作品的打磨,可以说每篇作品都有我们协会成员的奉献。在此,我谨代表协会理事会,代表钱理事长向始终支持协会大学生科普创作培训工作的各位前辈、各位理事、会员表达敬意!向为协会科普培训工作付出最多,劳苦功高的苏振兴理事和所有为协会科普培训工作付出辛劳的理事、会员表达感激和敬意!

    (三)作为协会重要支撑的各个专业委员会在过去一年里做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工作,包括科普基地与人才培养专委会、亲子与少儿科普专委会、医学健康专委会、科幻专委会和全媒体与科普影视专委会。其中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由王韬和董健两位理事领导的医学健康专委会在过去一年里业绩突出,他们领导的《达医晓护》已从一个健康科普的微信公号发展为覆盖几乎所有健康医学领域的医学科普的综合性平台,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知名健康科普品牌。王韬理事10月25日还受邀参加了国家卫健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在此也代表协会理事会,代表钱理事长向各个专委会取得的成绩祝贺和感谢,特别要对医学健康专委会的卓越工作及其成绩表达感谢和敬意!

    (四)过去一年,协会继续组织、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科普活动。包括已成为市科协大讲坛品牌活动的每年一度的科学类诺贝尔奖解读,今年已是第七届。今年的诺奖解读活动再度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新华网除了做新闻报道,还制做了视频专题片,本市媒体也做了报道。今年的诺奖解读还首次走出科学会堂到大学校园,与华师大合作举办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专场的解读,并尝试了主会场之外的分会场视频直播。12月8日的化学奖解读专场除了一如往年的现场加录播外,还应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之约,与浙江网易合作,实现解读内容在浙江同步直播。通过网易在线收看这场化学奖解读报告会的用户访问量达36.6万余人。
此外协会继续参与了“暑期院士专家系列科普讲坛”,协会副理事长曾凡一、方鸿辉、江世亮,王韬理事等担任了主讲人或主持人。
    在医学健康专委会主任王韬理事牵头组织下,由本会向中国科协农技中心申报并获批了旨在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的“智慧蓝领”科普专项。该专项将依托黄浦区体检站策划组织针对上海量大面广的基层蓝领劳动者的科普项目,前期在医学健康专委会的安排下已经实施了“智慧蓝领急救达人的”的现场急救技能培训和评选。前不久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专程来沪为“智慧蓝领科普服务站”授牌。我会将继续关注支持这项目标定位明确旨在提升基层科普能力和服务最需要科普的社会群体的科普工作。这也请广大会员和会员单位对“智慧蓝领”科普活动给予关注和支持。

    (五)会员受表彰情况。董健理事荣获今年的“上海市大众科学奖”;王韬理事荣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颁发的“年度科技传播奖”;徐杰副理事长获聘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科普影视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目前已在带教博士研究生;市科委资助,由东方电影频道和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投拍的反映著名材料科学家严东生院士传奇一生的大型科学纪录片《诗与真》将在明年 3月公映,这也是徐杰副理事长带领的团队耗时两年的原创科普制作;另外值得祝贺的是项先尧会员领衔的团队完成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片已通过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刘夙理事以“生物科普系列图书出版”荣获2018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一等奖;徐建中会员以“气象科普进校园探索与实践”项目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二等奖;何家扬会员以“医学科普是为了把医学知识传播给广大群众”项目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贡献奖三等奖;协会团体会员单位上海埃谛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我们需要化学》系列科普视频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成果奖二等奖”;我会“科普脱口秀社区行”和“第十届上海高校科学幻想节”两个项目获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年度资助的社会公益科普项目;王阳赟会员的医学科普图书获市科协“晨光计划”的资助;国家科技部组织评选的2018年全国50部优秀科普作品中,我会荣誉理事长卞毓麟、王韬理事和原常务理事顾洁燕、理事徐蕾的原创著作榜上有名。以上所列的只是我们目前了解的会员受表彰情况的部分信息。这里也代表协会理事会对以上获奖者表示祝贺和感谢!

    (六)协会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有进展。协会办公室与会员和会员单位一直保持联系,平时对会员的需求都尽可能满足。由于服务工作做的比较到位,会员的会费缴纳情况是近年来最好的。协会的会员微信群在年初强化管理后运行情况良好,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经常有与科普主题有关的热点话题讨论,发挥了协会信息传播、交流平台的作用;目前协会简讯全年出版六期,协会官方网站几乎每天有更新,网站后台管理方提供的数据,2018年协会网站浏览量为75万次。在这里也要代表理事会对协会办公室林云、李选玲等老师的辛劳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对协会监事会卞毓麟、周昭德、李乔等老师对协会工作的指导、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三、协会工作的不足和发展面临的困惑

    (一)作为科普作家协会最核心的任务是推动科普创作和培养科普创作队伍,希望能出一批精品力作,但恰恰在这一点上协会缺乏有效的手段和资源,现在一些科普作品的推出多是会员个人行为,作为组织行为推动并见效的甚少。特别是今年上海在一些重要的全国性科普图书的评选中获奖比例下滑,会员中也有呼声希望协会能恢复科普图书的评选工作。   
    (二)专委会作用发挥不足。按理事长的设计和希望,一个协会能有序运作有赖于专委会架构的正常运转。但目前正常开展工作的5个专有专委会作用,增加活跃度和在会员中的吸引力是一个需要面对的课题。委会工作开展和作用发挥参差不齐,协会与各专委会的沟通联系也很少,也谈不上指导帮助。如何发挥好已    四、2019年拟落实的几件事

    除了常规的事情得认真完成外,有几件事是2019年内比较大的事。
     1、2019年协会的一件大事是在四季度要完成换届工作,这也是协会的一件大事。协会将为此成立换届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按照社团局和市科协有关规定稳妥推进换届准备事宜,并定期向理事会和理事长汇报进程。
    2、举办“科普新模式探索”研讨会。近年来,协会会员中涌现出多位大胆探索尝试科普新模式的实践案例,尽管还不完善,但是这些代表未来科普发展方向的探索很值得扶持和助其完善。协会拟在明年合适的时间召开现场研讨会加以推介。
    3、年内落实筹办“上海科普图书佳作评选推荐”活动,所评选的图书推荐给中国科普作协作为向上申报中国科普作协优秀图书奖和国家级奖项评选的依据。
    4、对原有的编辑出版专委会和理工专委会作调整后组建新的编辑出版专委会和理工专委会。
    5、明年协会将接任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的轮值主席职责。我们将负责在年内组织安排联盟的活动,召开联盟工作会议。

    以上报告请各位审议。

2018年12月19日

 

上一篇: 2011年协会重点工作 下一篇: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第十届理事、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