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届理事长中科院院士褚君浩
2013年1月17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了2012年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颁奖典礼。授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现任理事长禇君浩该奖项中的最高奖——“科普杰出人物奖”,表彰他长期来对科普作出卓越的贡献。
褚君浩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创造发明简单实用的东西。他感到要清理书架上排列书上的灰尘异常吃力,就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制作了简便的吸尘器。在大搞科技活动的当口,他还自己动手制作了望远镜,通过自己的望远镜,星空一览无遗的美映入眼帘。在中学的图书馆里珍藏着著名作家、科学家的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求知渴望和好奇心促使他开始从书中大量吸取“养料”,成为开启他的梦想之门。在书海中尽情徜徉,酣畅淋漓地阅读,《科学画报》《物理学的进化》《原子物理学》《科学家奋斗史话》等是他必读的课外读物。他对物理学情有独钟。高中时就阅读了《相对论ABC》和原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
1978年“科学春天”的来临,我国恢复了研究生制度。当时上海高校拟从中学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高校任教,他被列入入选名单。是读研究生,还是当大学老师?对物理研究的热爱让他选择了继续深造。他非常认真地投入了入学考试,通过了初试、复试,1978年10月他成为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第一届研究生,跟随汤定元先生学习和研究窄禁带半导体红外光电子物理。这一学就是6年,在学术的殿堂里,他如鱼得水,并将硕士、博士学位一口气拿下。由于成绩突出,1984年12月完成博士学位研究后,就担任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物理室副主任的重要职务。
1986年3月,受洪堡基金会邀请,他到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在柯霍教授的实验室,参与半导体二维电子项目研究工作。褚君浩回国后,先后在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主任和主任,利用在国外借鉴到的经验和自己的创新,实验室被连续四次评为国家A级实验室。同时,致力研究的碲镉汞带间跃迁光谱等14项结果作为标准数据和关系式,被写入国际权威科学手册《Landoldt-Boerstein科学技术中的数据和函数关系》,他是作者之一,这是世界性的荣誉。美国出版社计划出版的《MicroScience Series》(微科学丛书)也邀请他撰写《窄禁带半导体物理学》,这本书中文版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分为两册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曾任美国II-VI族材料物理与化学讨论会主席的A.Sher先生评论道:“15年以前中国学者的工作还较少。现在他们不仅已经赶上世界,并且在一些领域走在了前面。”
国家能源问题日益紧张,作为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应用的发展潜力不言而喻。利用半导体光伏效应原理进行光电转换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纯度多晶硅一直依赖从德日进口,而这些国家普遍采用西门子化学法提纯,能耗大且不环保。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纯度须在6N左右,2004年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开始在褚君浩院士的带领下,先后引进高文秀博士和蒋君祥博士,对多晶硅提纯展开自主科研攻关。经过几年的努力,物理法提纯太阳能等级多晶硅技术已经贯通,有的样品纯度已达到5N至6N,其电耗和水耗分别只有西门子化学法的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这表明我们正在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逐步确立中国在国际光伏产业链的地位。
褚君浩醉心学术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他热心科普工作,用科普语言诠释“智慧地球”,被媒体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 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刊登国际学术刊物200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并被大篇幅写进美国、英国、荷兰、前苏联等出版的科学手册和专著中。出版科普著作——《能量》(上海人民出版社)《黑暗中的半壁江山——红外》(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报刊上发表《九天之上》 《九天之下》 《能量守恒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等科普文章数百篇,有些文章还被编到教材中。在完成了主编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能源与环境》(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任务后,接着他领衔总主编的由市科普作家协会组织的以干部和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丛书(8卷本,由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已问世。他还做了大量学术和科普报告,比如《关于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等等。这些报告的对象有的是专家和公务员,有的是学生和普通群众。报告内容学术中有科普、科普中有学术。这也是他善于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体现。
2014年8月,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强强联手,在上海书展期间隆重推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读本”丛书(8卷本)。书展当天就传来了有单卷本售罄的喜讯。禇君浩院士是这套丛书的总主编,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协会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活跃在科普创作领域的知名科普作家,大多数作者还是活跃在产学研第一线的专家教授的创作队伍,潜心贯注地投入创作。《上海科技报》在推出这套丛书的报道中,称它是“鲜活科技传播走出‘中国式科普’”。它打破了传统科普读物经纯粹的知识普及为主的固有模式,将科普与国家政策、科普与产业发展、科普与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发展大趋势紧密融合,体现了科普创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服务的宗旨。丛书显露了许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服务的闪光点,其核心就是竭力推崇新兴产业正是人类理想社会的生产力基础,应用高速发展的高科技就能创造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创建“美丽中国”,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