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科技创新(倪既新)
[2009-07-21 14:33:13]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前次,我在本栏文章里提到自己念小学时经历的一次地理考试,无意中竟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注意和议论。

    一位友人由此和我谈到他女儿亲历的两个语文教学事例。一个是有道考题要求回答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作者是谁,她答“(唐)李白”,结果老师批她“错”,因为标准答案只是“李白”两个字。另一个是“看图作文”,漫画的第一幅是:教室里,老师的脑袋是圆形的,学生的脑袋有的呈方形,有的是三角形,总之都不是同样的形状;第二幅里则是所有学生的脑袋都和老师一样是圆形的了。图意似在讽刺磨灭个性的教育模式,班上同学都按这个意思写了,唯有友人的女儿从正面去解读这两幅漫画,她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优秀教师对学生是有教化提升作用的。结果,这样有独立见地并文句流畅的作文得了不及格,原因是写得和老师要求的不一样。友人为之喟叹:语文教学如此刻板的考核评判,怎么能培养出思想灵动、见解创新的学生来呢?

    后来,又听几位老教师忧虑地谈到,因为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中,有一道语言应用题使13万名考生无从下手而得了零分,于是就有人借此提出: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弱化文学作品讲解,而强化实用性应用文体的读写训练,包括起导向作用的考试试题都要如此,因为学生就业后接触更多的将是专业论文、条例文件、报告公文等应用文。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的老教师们认为,语文教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写作能力的同时,还负有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责任,并且这是它的核心意义,所以决不能太简单实用化了。

    我是完全赞同老教师们的意见的。我甚至认为我国中等教育中的文学、美学成分还远为不足:否则为什么国外的很多科学家能写出构思精妙文笔优美的科学人文作品,而国内的科学家则极少有这种能力,相反有不少人连写专业论文都结构散乱、行文晦涩和词不达意呢?这就是我们文学素养普遍欠缺的缘故。而论文抄袭、成果作假等行为盛行,更与当事人健康人格的缺失直接有关。

    再如科技创新,我们的科技人员能力所以不足,其实与他们从小就短缺文学营养不无关系。因为创新是以梦想为前提的,而语文的文学教育,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想象、感悟、归纳、推理等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具备这些基础思维能力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当然不可能有大胆超脱的想象,提不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思想,也总结不出新理论、新方法,最终更不会有新发现和新发明了。

    所以我觉得,友人和老师们的话是有道理的:机械刻板的语文教学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把中学语文教育与社会日常应用甚至个人职业范围直接挂钩,更是庸俗浅薄的实用功利主义的归化,绝对推行不得。相反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倒是培育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刊载于2009-7-17《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09-7-15
 

上一篇: 看数字区别使用塑料瓶(李必光) 下一篇: 世界著名航天着陆场(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