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街风情(组图)(叶永烈)
[2009-10-12 19:57:42]

    叶永烈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yeyonglie

    走访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堆满高楼大厦、玻璃幕墙的新城千篇一律,而旧城老街则千姿百态,各有韵味。我喜欢寻访旧城老街,那里积淀着城市的历史,那里蕴藏着都市的文化。  

    一次次来到台北,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寻访台北旧城。我终于来到台北老街迪化街。这里是台北最盛大的年货街。
 
    迪化街不长不宽,长只有800米,宽不过8米。在这窄短的街道两侧,拥立着密密麻麻的商店。这些商店大都门面狭小而开间深,屋小幽长深邃。据说,这是历史所形成的,这里邻近淡水河的大稻埕码头,运输方便。大稻埕的原意是“一大片晒谷广场”,迪化街就在大稻埕的中心。货物在大稻埕码头卸下之后,运往商店的后门,经过整理、加工之后,送往商店前铺,开间深是便于容纳大量货物,而门面狭则是因为沿街的商铺寸土寸金。这里的商店既有闽南式古老建筑,也有洋楼式建筑,凝固了迪化街在将近160年间的历史。在1978年台北市当局曾以迪化街建筑陈旧杂乱为由主张全部拆除重建,打算把街道拓宽为20米。由于业主的抗议,拓宽令无法执行,至1996年终于定案维持原状,使这条台北老街的原始风貌得以保留。

    迪化街两侧,鳞次栉比的是南北货店、茶叶店、中药材店以及布行。据统计,如今迪化街一带集中了100多家纺织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药材铺,年产值超过30亿美金。这里流传一句话:“没在迪化街打过滚,就没有资格谈生意。”

    迪化街的布行,简直令我眼花缭乱。在二楼、三楼,集中着数以百计的布行,我走过堆满各色花布的长长的甬道,仿佛遨游在色彩的世界。论品种,有纱、布、灯芯绒、丝绒等等;论产地,除了台湾本地布之外,还有印度、泰国、欧洲、美国的,其中最多的是日本布;论用途,有做服装的,也有窗帘布、沙发布、桌布;论色彩,彩虹上的任何颜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而且还有夹金丝、银丝的布。

    与布行并肩而立的是成衣铺。这里既有专业的“旗袍工作室”、“西服工作室”,更多的是什么都做的时装铺。我打听了一下,这里的台湾产的布料大都不贵,但是工钱颇贵,做一身女式套装的工钱是三千多元新台币,相当于七百来元人民币。如今,在上海布行几乎绝迹。记得,前些日子妻在上海真丝大王买了料子,花费好多时间才算找到一家裁缝铺。批量生产的现成服装,已经淘汰了布行和成衣店。想不到,在台北老街居然可以这样自由选择心仪的布料,按照喜欢的款式量身定做,实在难得。

    走出永乐市场,不远处是一座小巧精致、香烟缭绕的寺庙,名叫霞海城隍庙。这座城隍庙兴建于1856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霞海城隍庙最“灵验”的据说是婚姻解疑。

    迪化街的怀旧之旅,使我如同穿越时光隧道,见到了昔日的台北。幸亏这条原汁原味的老街当年没有被“改造”,使台北这座现代化的都市仍然保留了一道遗世独立的绝版风景线。

    (原载 2009-10-10上海《新民晚报》)

叶永烈 博客文章
2009-10-11
 

上一篇: 七种金属(杨先碧) 下一篇: “屁”事不小(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