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光博客链接:http://www.oldkids.cn/blog/blog.php?uid=11270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以98的高寿仙逝,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召唤海外学子回国。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周总理先后写过几百封书信,呼吁海外华人报效祖国。1955年秋天,钱老及夫人终于回到祖国。在此之前,由于钱老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技术的研究,因此他提出回国的意愿时,美国有人扬言宁愿枪毙他,也不能放他回赤色中国。于是他的回国,成为当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美外交上一场人才交换的谈判。
回国不久,一次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时,校长陈赓大将询问他中国能不能搞导弹,他立即回答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就是这句话,使他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6年2月应周总理的要求,钱老向中央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和导弹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实施方案。当年的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结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北京成立,钱老出任院长。四年后的1960年,我也有幸加入五院,成为一名他领导下的航天人。
1973年、1974年和1979年这三年的夏天,我都参加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时叫20基地)的风暴一号火箭发射任务,每次都近距离见到钱老。那时他身着军装(时为国防科委付主任),60开外,一口京腔,始终面带笑容,旁边也没有警卫员,十分平易近人。每次火箭的发射前他都来作最后的把关,不论在测试厂房和发射塔下,常常可见到他的身影,。他还多次召集试验队开会,要大家不要怕困难和挫折,给大伙儿加油打气。
有一点还给我留下了不忘的印象:在他身后总有一个拿着热水瓶的小战士,时间长了倒水给他解渴嘛。据说他喝的水是从北京专门带来的,因为20基地靠核试验区不远,唯恐水源有污染。
一代伟人走了,留下是无限的怀念!
李必光 博客文章
200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