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北极上空(倪既新)
[2009-12-27 18:08:01]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这次自加拿大回国飞越北极,正是黎明时分,因为底下是一望无际的皑皑冰雪,所以有熹微的晨光也就看得分明了。

    我坐在后舱的舷窗边。前面涡扇发动机喷出的尾气,聚成一股微红的透明激流在近旁呼啸冲决而过,无疑的,它将在机后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我们平时从地面上看到的横亘天际的飞机尾迹一样。在这天寒水冻的北极,这两股炽热气流的“后遗印记”多久才会消失呢?我想,这就是我参与其中的航班飞行留在北极上空的“碳足迹”了吧。

    而往下瞭望,恰好,看到白色的冰原上伸展着一条醒目的黑色折线。它不像是自然的河流,也不会是人造的道路。我估计这与瓷器碎纹完全类似的,可能就是冰原的裂缝了。前不久刚听过五位极地科学家的告诫:随着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层正在加速融化崩塌,莫非今天我是目睹了它的形成?而从近万米的高空也能看得如此清楚,可以想见,实际上这裂缝已有多么宽长。

    虽然不敢完全肯定,但我的心里还是一惊,并为自己的旅行也在为它的生成增加一点助推作用而深感负疚与不安。

    在冰原的边缘,也能望见暗色的海洋。现在看去,它是那样宁静熨帖,但是科学家已经警示我们:如果极冰继续融化,那么世界海平面就会上升十米,咆哮的海水就要吞噬我现在正急切飞赴的故土,而世界上许多像上海这样的沿海大都市就将全被汪洋淹没!

    回望机舱,三百多名乘客多数都在酣睡,一片恬然安谧的气氛。这么宽大舒适的文明空间和这么沉重的物质载荷,居然给人类用智慧的创造轻易地托举到了这么高的空中,又以这么快的速度在飞行,我在心里深深赞叹。记得年前在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里,当见到莱特兄弟用金属线、木材和布料设计制造的人类第一架双翼飞机模型时,我曾激动不已:1903年岁尾,莱特兄弟之一驾着它腾空而起,飞行了12秒钟;105年之后,当我乘坐矫健完美的“波音777”直飞14个小时,一步跨越半个地球来瞻仰它的时候,对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和历史的感慨,真正是一言难以道尽。

    但是,也正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在造福自身的同时,也给来日埋下了隐患。气候的变暖、极冰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就是这些反过来威胁人类生存的巨大灾难中的几种。难道,我们人类注定只能祸福同行?难道,我们人类就没有更高一层的理性智慧,来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来减排二氧化碳气体,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相信,能够凌空飞越北极的人类是一定会有办法来挽救两极的。

    再次瞭望窗外的冰原,另一条深色的曲折线又隐约在视野里。这时,我突然有了想要唤醒每个乘客的冲动:我要请大家都来看一看,体会一下抑制气候变暖的刻不容缓与我们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这时,一名巡查的乘务员的手势让我平静了下来,她见我醒着就示意问我要不要饮水。

    值得自己宽慰的,是我将在机场里喝完果汁的一个塑料空瓶带上了飞机,用以代替一次性的杯子。在全程飞行中,当我十余次将它递出去时,接手的那些金发碧眼的空嫂,全都颔首向我报以鼓励的微笑。

    (本文刊载于2009-12-24《文汇报》《笔会》)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09-12-24

当我的相机能够感光的时候……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当我的照相机一旦能够感光成像,我就开始拍摄在北极上空的所见景观。下面奉请博友一览的就是其中之几幅——


这是在北极上空第一张清楚拍成的照片
熹微晨光下的所见
这是破碎的浮冰,还是在一个岛屿的上空?
现在看清了,漂浮在暗色海面上的全是浮冰
破碎的冰层
喜见北极上空的日出
机下已经是西伯利亚的冰原
图中横贯的微红色带,就是飞机发动机喷出的炽热尾气
照说这里应该是永久冻土带,但是显然已有不少裸露的土地……
天色越来越亮了
俯瞰西伯利亚 窗外的景色愈见清晰
离开北极圈,向南飞行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09-12-26
 

上一篇: 辞旧迎新说小事(倪既新) 下一篇: 防治甲流还是要靠三座“山”(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