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往事]漫步在雪地里……(陈积芳)
[2010-01-23 22:50:38]

    陈积芳博客链接http://blog.eastday.com/chjfang

    2008年2月那场大雪,让我们记忆犹新。从南到北,都下了几十年没见过的大雪。高压电线结冰压断,列车阻挡不能行驶,回家过年的民工滞留车站,全国人民都来救灾援助。这肯定已成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了。 因为是大家都被大雪笼罩着,处在雪白茫茫、冷风嗖嗖的天地中,真有许多难忘的遐想……

    在上海,难得看到这样的大雪。过去儿时的记忆也只留下不多的几场雪,能高兴地堆起雪人,用煤球做黑眼睛,用胡萝卜做红鼻子。常会斜插一把扫帚,大概是扫雪用的扫帚,顺手最容易拿到。雪人总是微笑的,因为堆雪人的孩子是高兴的。小手拢雪,冻得通红,再冷也要玩,哈哈几口微不足道的气,暖暖手,直到雪人堆成为止。
    那个年代,学雷锋。下了雪,很快有大企业的工人,成群结队出动,集体扫雪。大概雪不是很多,马路上,人行道上,很快就把雪扫光了,便于行人走路。
    在我的记忆里,下雪总是开心多于麻烦,遭灾的感觉较少。那时我们的工业化不那么充分,瑞雪兆丰年是普遍的观念,下雪对庄稼生长总是有利为多。

    上海人推开窗户,喊一声:下雪啦!好像看大片一样。大都市被满天不停飘落的雪花,笼罩在朦胧的氛围里。楼是朦胧的,车是朦胧的,树是朦胧的,路是朦胧的,人是朦胧的,连红绿灯也朦胧的……那大树上挂着的雪花,由于没刮风,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诗人描绘的美景难得遇上。绿地里积满了雪,人行道积满了雪,大树的绿叶也堆满了雪。银白的雪天,走着一位打着桔色伞、穿着红色衣的女郎,这上海的街道就别有了一番都市情趣。走在雪地上,步履伴随嘎吱嘎吱的声响,那是冬日的音乐。雪停下来,天空放晴。撒下一片淡弱的阳光,也感到有一丝暖意。那阳光洒在披着雪白银装的万物上,真是孩子眼里的童话世界,哪里会往灾害上想。
    然而,南方的雪不同于北方,北方冬季的雪不融化,路上的积雪,不会结冰打滑。我在北大荒农场十年,那雪景之美,令人难忘。而上海的雪,套用东北话说:埋汰,脏的意思。中午升温,积雪融化了,道路上积水残雪土尘,弄的很脏。晚上降温到零下,水滩结成溜滑的冰。这冰才害人呢,看不见,匆匆赶路,一不小心,摔倒了。中老年人,最容易骨折。自行车助动车拐弯时碰到冰,摔得惨不忍睹。那时候,我有两位好友摔跤骨折,伤筋动骨一百天,去看望时,话题最多是扫雪。

    这时候,我们这年龄的,会想起雷锋。“为人民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雪下大了,人人都觉得不方便的时候,好像特别需要。然而,现在的社会实际也发生很大变化了。
    小区里,很快有保洁工把雪扫干净了。因为业主已缴纳过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有责任把雪扫净。否则,有人摔跤骨折,他是要赔钱的。而人行道上的雪谁扫,责职就不分明了。扫雪的劳动关系由货币支付来调节,很大程度是管用的。但是,在公共空间的扫雪劳动关系,就不容易弄清。

    还真巧,下雪天在家看《读者》杂志,读到一篇写美国下雪天扫雪的故事,蛮有趣的。彼得和山姆是邻居,各自有一套带花园的小别墅。彼得对山姆说:我要出去休假旅游一周,你帮助照看一下院子。山姆答应说,没问题你放心。山姆走后,老天下起了大雪。
    美国的每个州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权。他俩所在的州,立法规定:下雪后,房屋周围五十米内,主人要扫自家雪。否则,行人走过你的范围,因没扫雪而发生的意外,由主人负赔偿责任。大家知道这条法律规定,也认为有道理。山姆很负责,把自家周围五十米内的积雪,扫得很干净。
    故事结局有趣在最后,彼得外出去休假了。家里没人。偏偏有一位老太太,走过彼得的家门口,因积雪没扫,路滑摔倒了,身体软组织受伤。医药费谁出?老太太告上法庭,请法官依法判定不扫雪的主人赔偿。一追查,彼得外出不在家才没扫雪。怎么办?也不知法院怎么了解到,彼得对山姆说过的话,山姆也承认他答应帮助照看彼得的院子。结局是:法院判由山姆负连带责任。大家接受判决,也没吵架。 

    我当时,看着窗外美丽的雪景,沉思:扫雪看似一件小事。没人扫雪,会怀念雷锋,但他一个人也扫不过来。而要把这件事做得好一些,从经济实力、法律法制、道德水平诸多方面,还得做细致努力的工作呢。

冬日雪景一览
    大都市被满天不停飘落的雪花,笼罩在朦胧的氛围里。楼是朦胧的,车是朦胧的、树是朦胧的,路是朦胧的,人是朦胧的,连红绿灯也朦胧的……
    绿地里积满了雪,人行道积满了雪,大树的绿叶也堆满了雪。银白的雪天,走着一位打着桔色伞、穿着红色衣的女郎,这上海的街道就别有了一番都市情趣。
    那大树上挂着的雪花,真似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诗人描绘的美景难得遇上,这想象力丰富而贴切的诗句,怪不得流传千年。
 
 
    小区的道路、围杆、树木、车辆、屋顶上都有积雪。走在雪地上,步履伴随嘎吱嘎吱的声响,那是冬日的音乐。撒下一片淡弱的阳光,也感到有一丝暖意。
我们小区里的雪景,小路上脚印逶迤……
披上落雪的科学会堂,更显得雅致闲定
母亲河黄浦江的取水口,水文化中心园区内的雪景
上海复兴公园里,欧式的花园图案,在冬日的积雪衬托下格外优雅美丽
    我在北大荒农场十年,那雪景之美,令人难忘。那披着银装的山峦,那厚厚的雪地里挺立的篱笆墙,那零下三十度呵出的口气……

陈积芳 博客文章
2010-01-23 
 

上一篇: 一封特别的慰问信(李必光) 下一篇: 反导拦截——子弹打子弹(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