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才靠什么?(倪既新)
[2010-02-14 19:51:00]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生活中有些事情奇巧得真令人叫绝!

    星期六下午,我在IPTV上刚“回看”完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将他所有奖牌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的电视新闻,一位朋友打电话来了,说他的亲戚想求询孩子择校的事情。不等我回应,那位先生就接过话筒开始激动叙说——他发誓要把目前不爱读书的儿子培养成才,将来也成大科学家,“要像得诺贝尔奖的高锟一样有成就!”他中气十足地说道,为此,家里正急于为儿子选择最有名的中学,或者直接送去国外留学,就是不知走那条路更有效。

    我听了真是难以回对。因为我对他儿子一无了解,对学校也陌生,更无门路可荐。但他坚持要听我的建议,说虽只见过一面,但非常相信我云云。

    所谓一面之缘,那是某晚我与那位朋友同行,半路他要顺道到亲戚家取个东西,一定要我陪去。他亲戚是个做生意发家的“成功人士”,居于一座高级住宅楼里。不料房门一开,响亮的笑叫声与浓烈的香烟味扑面而来,原来,豪华的大客厅里摆着两桌麻将,有十多人在那里兴高采烈。我无论如何婉拒进门。朋友的亲戚送我俩下楼,一路寒暄,也就认识了。

    既然他叮着问,出于真诚,我就直率地说了我的看法: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成才,除了本身天赋,家庭环境其实比学校名气更为重要,因为文化是结累、传承和熏陶出来的。譬如他提到的高锟,所以能获诺贝尔奖,入读名校的作用其实远不如读书世家的影响来得重要和巨大。媒体上早就介绍过高锟有祖、父辈“诗书传家”的文化背景了。而前不久,我应高锟的表哥姚昆田教授的邀请去参观他父亲姚光先生的故居,从中了解的情况就更加深了我对高锟读书世家文化传承意义的理会。譬如,高、姚两家四代通婚,姚教授的祖母就是高锟祖父的姐姐,这位老太太的爱好是卧床夜读;故居里保留着姚教授的三个姑母的闺房,她们年少时就都会写诗,名叫竹心的小姑母嫁给高锟的叔叔时,嫁妆就是她自己写的《盟梅馆诗集》。这就是说,在这两个大家族里,无论男女老少,全都被一种浓烈的文化氛围熏陶着。高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所以才会有非凡的胸怀、抱负、学养与贡献。

    朋友的亲戚是个悟性极强的人,听后马上表示:他懂了,要儿子成才,他“做父亲的首先要改变,要提高”,要戒掉烟酒麻将,脱离低级趣味,使家庭有文化品位。

    我绝对想不到会有这样奇妙的结果!我说那我就有信心向更多的人说了。他爽快地同意我把这个经过写出来,只求不要提及具体的人名。

    于是,我就一气呵成了这篇《众谭》之文,并以此向读者恭贺新春之禧!

    (本文刊载于2010-2-12《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0-02-13
 

上一篇: 冰海(组图)(杨先碧) 下一篇: 东邻散记——臧志成摄影专辑(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