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子球说到世博科普(许兴汉)
[2010-04-09 16:39:29]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到过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人,大多会去拜访一下闻名于世的“原子球”建筑的风采。诞生于1958年的“原子球”是当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上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者安德烈·沃特金的儿子帕特里克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原子球的造型可以说是他孩子时期的科普课,给他留下“科学是美、科学是力量”的深刻印象。为此,帕特里克认为,世博会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的进步,反映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因此,世博会不仅是一个节日,而更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世博会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其科普效应首先体现在以展示、展现现代高科技展品而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上。世博会有一句口号,叫做“一切源于世博会”,从历届展会上来看,小到现在大家吃的蛋筒冰淇淋和喝的瓶装水;大到磁悬浮列车、人造地球卫星甚至核电站,都是先从世博会走向公众的视野,并最终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的。这些与时俱进的高新科技产品,不仅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同时也大开了“脑”界,可以说,以往要花上大量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才能达到的社会性的科普效果,都能借助于世博会这辆能“零距离”观赏科普风景的列车而集中、高效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这无疑对我们全社会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日常的科普宣传工作中,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社会公众进行创新意识、创意思维的先进科普理念传播。其实,科学普及和传播的过程并不是单单对某一项具体科学知识的宣传,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把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理念传达给公众,在鼓励公众积极思考科学家科技成果的同时,激发人们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在这方面,历届世博会在展品种类、展品演示及展馆建设上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深邃的启示,而在本次上海世博会上,这样的例证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有“创意之馆”之称的英国馆,遍身插满了近6万吨的透明亚克力杆,白天阳光能透入室内,晚上会发光照明。西班牙馆的外立面主要由藤条编织而成,藤条结构既透光线又透风,顶部的太阳能电磁板还便于日后拆卸。卢森堡馆的外部幕围则由大豆材料构建而成,外面贴了许多太阳能电池板,既环保,又节约了能源。而在中国馆,则演绎了整个“节能生态、城市森林”的主题,步入其中,花儿、树枝迎面扑来,河里的鱼儿游出来,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展品和建筑将给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带来全新的创意理念和思考。有人说,世博科普所传递的科学创新意识将对一代中国人在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上产生影响,此话说得也许并不过分。

    还应该说一句的是,本次世博会在科普的传播方式上也将给我们以诸多启迪。以往,一说起科普教育,总以正襟危坐听讲坛和报告的形式居多,而在本次世博会上,科普的“说教”形式已转变为与大众的“对话”形式,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令人目不暇接。据了解,目前已有将近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参展方申报了1000多台科普活动节目,在世博园区里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广场路演、花车巡游和专家论坛,总数达2万余场。此外,还有参展国和国际组织举办的“国家馆日”、“荣誉日”等活动,以及国内各省市举办的活动周等内容均让世博的科普效应达到了最大化。

    正因为世博会在先进的科技成果、科技理念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和普及上始终处于时代的前列,因此,我们应该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好世博会这个科普大课堂,把我们的全民科普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0-04-01
 

上一篇: 让人造器官和身体完美融合(杨先碧... 下一篇: 水周之后还说水(倪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