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世界博览聚华夏,申城顿现地球村。万众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会在浦江两岸盛大开幕,连日来,已有上百万中外参观者走进世博园区,分享了这一世界级的科技、文化、艺术盛宴。但在参观过程中,笔者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有些市民反映,世博会内容丰富、精彩,但在参观时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不知从何看起,甚至有些展馆里的内容看了半天也看不懂。
如何看懂世博会?从理论上来讲,世博会作为一个“承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使命的盛会”(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吴建民语),关乎每个人的生存发展,自然是应该为每个人所理解的,但是,由于当今的科技高度发展,参观者个体之间的文化程度存在差异,有些展览内容不容易理解或确实看不懂,这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其实,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博览会,随着参观者在参观时的不断咨询和加深理解,有些东西都是能最终“看得懂”的。翻开一部世博会的发展史,每届世博会展出的那些新科技、新发明、新产品,其实都和我们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展出的火车头、汽轮船、纺纱机,抽水机起,到如今人们已经常在使用的自行车、缝纫机、电梯、白炽电灯、电视机、电话等等,当年都是首次在世博会上亮相后才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去的,而如今有谁在使用这些产品时说“看不懂”呢?
此外,由于世博会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明成果与产品,其门类细化而广泛,因此,我们各行各业的人在参观时也是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并“看得懂”的展品的。同时,在本次世博会上还设立了一些如航空、船舶、国家电网馆这样的专业馆,那就更为一些与之有关的专业人员创造了“看得懂”甚而“看得深”的有利条件。
再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有些参观者对一些展品确实一下子弄不明白,那看看不同展馆展品所体现的不同理念也是可以从中受益不浅的。从历届世博会来看,1974年在美国斯波坎举行的以“无污染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上,率先向人们发出了要建立重视环境保护意识的呼吁;在1984年新奥尔良举行的世博会上,首次向公众发出了要重视水资源,提出了水乃生命之源的观念,如此等等的主题思想和理念,不管在技术上你是否“看得懂”,但你从理念上吸收后就会极大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而这不正是世博会所期待及倡导的目标之一吗?
参与上海世博会筹办的专家周汉民指出:看世博切忌浮躁,更不能烦躁,从容淡定、静下心来体验感悟当是游园之道。这其中,我们事先多做做“功课”,多查查资料;多参加世博园区里举办的各类讲座、论坛,必将有利于我们“看懂”更多的世博展品和内容,而这种经由理性确认的欣赏,一定会是一次真正难得的精神享受!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