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脊梁”立于东海之上(倪既新)
[2010-10-02 14:43:30]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如何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当下已是一个全球关注的重点话题了。

    近日,我有机会跟随第三航务工程局的科技人员,参观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既获得了新知,也感受到了鼓舞与启迪。

    这个风电场位于连接临港新城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两侧,所以名叫东海大桥风力发电场,目前已经建成的是东侧部分。从桥上望去,34座高逾30层楼的白色塔筒矗立在水面上,上有修长的叶片随风优雅转动。就在这一片宁静之中,101兆瓦的绿色电流沿海底电缆源源向陆地传送,它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一年。

    陪同的朋友介绍说,我国海上风能的资源储量非常丰富,但如何开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技术难度要高很多。譬如这东海大桥风电场,光要将每个重达700余吨的“大风车”安装到海床上,就是极大的难题。

    显然,海上施工要受到海底地形、工程地质、风浪潮涌及环境腐蚀等复杂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年有效工作天数不足一半时间。朋友介绍说,国外的海上风机施工,主要以分体吊装为主,整体吊装虽然也有成功的个案,但技术是严格保密的。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是个空白。东海风电场的风机采用什么方案安装呢?已拥有跨海大桥施工成功经验的三航局科技人员,经过科学研究和充分论证,决定发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采用整体吊装方法来实施。那就是将风机的主机、轮毂、叶片、塔筒等设备在陆地上组装完备,然后通过半沉式工装船将它运送到风电场海域去整体吊装,来尽可能的缩短海上的施工周期。

    他们为此自主研发了海上精确定位和软着陆缓冲装置系统,由此获得了6项国家专利和6项受理专利,成功解决了海上恶劣自然条件造成的无数技术难题。同时“度身定制”了最大起吊高度达到120米,刷新亚洲纪录的2400吨双臂变幅起重船“三航风范号”。于是,一座座连带叶片在内高123米重700多吨的风机,任凭风吹浪打,全被“侍候”得像让老人轻缓落座到沙发里一样稳妥安全,与桩基的衔接精度误差不超过5毫米!即使在冬季的恶劣环境下,他们也一个月完成了组装10台、吊装8台,使34台风机一一圆满成功地安装就位。这就为我国海上风电场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也由此而成为继荷兰、丹麦和英国之后又一个拥有海上风电场的国家。

    据说,三航局是曾被冠以“中国的脊梁”称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所以,在我看来,东海上挺立旋转的风车,正是这种脊梁精神的象征……

2010-9-26

    (本文刊载于2010-9-29《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0-09-29
 

上一篇: 摄影用光(臧志成) 下一篇: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兴旺(陈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