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条大鲵夭亡是一面镜子(许兴汉)
[2010-10-28 14:29:48]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日前有报道说,今年8月初在上海世博会国内某馆亮相的15条大鲵已相继死亡。这种与恐龙同时期生活过的“活化石”——中国大鲵因其发声似小儿啼,俗称“娃娃鱼”,近年来,因环境变化,野生大鲵种群规模不断萎缩,而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

    这次15条大鲵夭亡的原因,据说主要是由于展馆内人多嘈杂,让喜静的大鲵变得焦躁不安所致。大鲵原生在山野幽谷,悠闲宁静惯了,那见过世博展馆里那人声鼎沸的世面,特别是有些观众不断打着闪光灯,对着大鲵一阵猛拍,吓得“大鲵即使在玻璃缸里,也恨不得找个缝隙能钻进去。”

    但是,能否就此责怪大鲵之死,仅是由于观众的观博不文明行为而造成的呢?细问之下,许多观众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大鲵喜静的习性,也不知道闪光灯会把大鲵逼得那么走投无路。看来,参展方对游客也没有尽到应有的告知义务,以致最终未能保护好这些参展的水中“国宝”。

    有了好东西,拿来与人共享,特别是在万众瞩目的世博会上,把地方的“国宝”展示出来,这既符合世博精神,也对提升地方的知名度不无好处,某馆在世博会上展示“活化石”中国大鲵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由于只重展示,而疏于保护,结果展出仅两个月,15条大鲵就相继死去,此事不由让人扼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只重展示,疏于保护”的现象并不鲜见。前不久,媒体报道的一些“短命”建筑,初建成时,都曾风光过一阵子,但不久,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维护不力,结果只能一炸了事。再者,时下国内的一些旅游景点纷纷刮起“申遗”风,待花了重金拿到“世遗”的牌牌后,却又不知爱护,为了把花出去的钱再赚回来,不惜对这些“世遗”景点进行过度开发和人为改造,例如,在武当山,已有600年历史的复真观一下子就被改建成了三星级宾馆;庐山在申遗时,曾将索道取下以应付专家检查,待拿到“金字招牌”后却又马上重新挂起,继续赚钱;前几年,张家界天子山因建起几十万平方米的旅店,而形成了“山中小城”、“天上街市”,使得张家界自然景区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故宫等名胜也由于游客数量远远超过接待能力,频频拉响警报。为此,在第三十一届的世遗大会上,我国就有6处世遗景点被亮“黄牌”。

    “只重展示,疏于保护”现象折射出的是,我们有些政府部门和管理单位,面对一些地方珍稀资源,他们所图的只是面子上的虚名和利益上的纷争,而缺乏对有限资源进行真正保护爱护的长远规划,他们要的是急功近利,“面子”工程,但是,缺乏用心保护的“面子”,又岂能长久呢?类似这种“只重展示,疏于保护”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值得我们细究。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0-10-28
 

上一篇: 海洋垃圾变身旅游宝岛(杨先碧) 下一篇: 雨伞发明简史(杨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