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科技馆湿地“移碳”(季文惠)
[2011-08-04 18:08:30]

    季文惠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2010jwh

战高温·科技馆湿地“移碳”
——2011.7.30湿地守望志愿者活动

    早在2008年夏天就听《自然与科技》杂志社的编辑们提过上海科技馆后面的湿地,听说有很多种类的动物、昆虫,却一直没去过——怎么也没想到隔着宽敞的停车场柏油地面,居然有这样一个池塘,作为市中心城区里唯一一块有2种以上野生水鸟繁育的绿地,还是本地城市发展和湿地关系的典型代表,真可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
    这次看到绿洲的湿地保育活动,除了充满自然气息的2011年第一期备忘录,还有个漂亮的名字“移碳”,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一探究竟了。
    这个周六是二伏里一次副高气压下雷雨前最后的晴好天气,日间气温高达36℃~37℃,即使在早晨的阳光下,拆卸下来的抄网金属柄也被晒得发烫。
由于坐了绕远路的640,到达1#塘集合点的时候已经8:15,大家已经在穿戴橡胶下水作业裤了。
    这一大早的,骄阳已经晒得让人浑身汗涔涔了。据说六月底七月初那会儿,满江红才叫一个疯长,现在的长势已经慢了下来,但是离上次活动才一两周,靠近岸边的水面就已经被铺满。问到为什么这里这么容易富营养化(忍不住爆出一个专业名词)?其实这个水塘是人工挖的(浦东大部分水体都是),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自然无法长到像天然池塘那么成熟,物种单一,所以很快就被繁殖力强的少数物种侵吞啦。这又反过来限制了池塘里其他物种的生长。大自然真奇妙啊。   
    志愿者们依然在越来越火辣辣的骄阳下,耐心地捞着水草,我也忍不住试了一下,手里拿着沉沉的抄网,在水里缓缓用劲,保持匀速……然而连将网兜里的水草抛进筐里的动作也很有技术含量,在第一期通讯录里介绍过的王双双(但愿我没有搞错)动作那个熟练,一抬一抖,一“包”满江红就稳稳地掉进塑料筐,简练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一直到将近12点,大家才陆陆续续去吃午饭。辛苦啦大家! 

    (听自然笔记的主人说,业余的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好这兴趣,不得套上强制的枷锁,否则将立刻变得兴趣索然,所以……)

志愿者在穿戴橡胶下水作业裤     池塘水的能见度只有几十厘米
志愿者下到了水塘里 下水组浩浩荡荡地出发啦!
志愿者“牧藻”:慢些慢些,贴着水面,赶过来。 抄网上总是挂满了长长的水草
捞起的带子上有时会挂着野菱叶 白色的蜻蜓和红色的蜻蜓都在四周飞舞
短短的15分钟里,勤快的志愿者们就运走了整整三大筐满江红和水草。
铲出一条小径,给后面的下水志愿者腾地方。 有人还抓到了一只大龙虾!

季文惠 博客文章
2011-07-31

上一篇: 开发太空解电荒(李必光) 下一篇: 从“荒诞故事”说开去(倪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