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院士”的新闻(许兴汉)
[2011-10-04 20:37:02]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近一时期,有关院士的新闻不少,其中有些还是“负面新闻”,如日前中国农业大学老院士李季伦领衔实名举报另一位资深院士、原农大校长石元春涉嫌利用职权进行学术剽窃,接着石元春严辞驳斥,并找来相关的农民为之喊冤。此外还有前不久中国工程院候选院士曹谊林的“人耳鼠”真假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著名海归科学家饶毅“意外”落选院士事件等,都闹得沸沸扬扬,目前有的已获事实澄清,有的依然有待时日的鉴定。

    说实话,记得以往我们一说起科学家总是崇敬得不得了,小时候的理想中往往是把长大了当一个科学家作为首选目标,其中不仅认为科学家能为人类的幸福作出很大贡献,此外,科学家的人品也常常是自己心中的楷模。但时至今日,不仅科学家,就连科学家中的佼佼者“科学院院士”都和一些“负面新闻”挂上了钩,实在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其实,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即使科学家甚而科学院院士在其生活和工作中,有时弄出一些“社会新闻”,也在所难免。特别是由学术之争而演变为公开的媒体论战及至叫骂,这样的事,科学界有,其它领域也有;国内有,国外也有。当年,同为现代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的美国科学家马什和科普,为了争名夺利,曾互拆墙脚,在报上遥相对骂。最后两人为了争夺科罗拉多恐龙化石的优先抢挖权,竟爆发了一场 “夺龙之战”,斗法三十余年,直到死时才休战。

    行文至此,并不是说如今有些院士“负面新闻”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应该说,有些院士新闻对撩开院士这一阶层的种种神秘面纱,从而让公众更加了解院士的工作并使之透明化,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有些院士的负面新闻,却也让我们看到,在当今社会的转型阶段,作为社会精英人士的科学院院士,也不能免俗,在功名利禄面前,有时也会做出一些有损院士形象的事,这就令人十分遗憾了。               

    窃以为,搞科学工作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牵涉到一些事关个人荣誉或地位的事,也应有科学大家的气度,淡然看待,相信社会自有公论。有着“杂交水稻之父”称号的袁隆平,十多年前曾经落选院士,后来每每忆及此事,他总是说:“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平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哦,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正因如此,今年已81岁的袁隆平院士日前又一次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9月19日,我国农业部验收组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再创我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有了这样的事实,还用得着在媒体上去相争论战吗?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1-10-03
 

上一篇: 节日里苏州河畔捕捉大鱼(陈积芳) 下一篇: 为何全球航空母舰只剩了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