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鸡蛋”的困惑(许兴汉)
[2012-02-13 16:45:10]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近来,有一件事在坊间闹得沸沸扬扬,那就是有部分市民称,自己从市场上买回的鸡蛋,煮熟后蛋黄竟能像乒乓球一样有弹性,一蹦半米高,即使往地上砸,蛋黄也不会碎。
  
   “乒乓球鸡蛋”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有关部门立即进行查实,一时倒也没有发现这是人工制造的“假鸡蛋”。上海家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家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本市的鸡蛋市场无论在投入品、饲料、消毒等方面,均是可控的,鸡蛋的质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个人也倾向于“乒乓球鸡蛋”不是什么人造的假鸡蛋,道理很简单,块把钱一个的鸡蛋要是用人工进行“化学合成”的话,其成本肯定是高于一个真鸡蛋的价钱的。以前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个财主得到了一个可以装酒的葫芦,感到这个东西不错,于是花钱让木匠做了上百个木头葫芦拿到市场上去卖,结果没人要,一问才知这葫芦地里有得是,价钱远比“木葫芦”便宜,想来一些造假者再怎么赚钱心切,也不会去做费时费力的“木葫芦”般鸡蛋这样的傻事吧。

    那么,如今的“乒乓球鸡蛋”又从何而来呢?有专家找了两条可能产生的原因:一是在养鸡过程中,鸡饲料中有种名为“棉酚”的东西如含量过高,就会让鸡产下“乒乓球蛋”。二是正常的鸡蛋如果在低温下保存时间过长,蛋黄也可能变硬而成为“乒乓球蛋”。对这两条解释原因虽不能完全让人解惑,但细想之下,感到目前我们实行的都是工业化养鸡,鸡饲料中添加的“外来物质”远比散养鸡要多,那就难免要影响到鸡的各种生理机能,包括鸡生的蛋产生变异。此外,如今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买鸡蛋都是成筐一买,然后往冰箱里一放,十天半月下来,自然难免会成为“乒乓球鸡蛋”。

    由“乒乓球鸡蛋”的困惑,不禁引出一些联想:所谓的科学思维,即在科学的认知活动中,都应结合时下的新状况、新形势来进行,凡事不能轻易下结论。按以往惯常的思维,碰上蛋黄如“乒乓球”般的鸡蛋,必是假鸡蛋无疑,但目前包括上海及外地出现的“乒乓球鸡蛋”,经有关部门检测,竟都是真鸡蛋。据新华社报道,河北平山县产的鸡蛋销往广东雷州市后,初被疑为“人造鸡蛋”,但经广东省湛江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抽样送检的样品均为真鸡蛋,并未发现所谓的“人造鸡蛋”。如此现象与结果的错位,其原因还是我们在思维方式上停留在以往散养鸡的年代,而没有考虑如今鸡的喂养方式和饲料及存储方式等改变后产生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由此想来,“乒乓球鸡蛋”事件如此,其它类似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医疗矛盾等种种社会及自然生态产生的新问题,我们是否也都应该根据当下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去细细判断才对呢?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2-02-12
 

上一篇: 打造金牌长征运载火箭(李必光) 下一篇: 古琴曲《平沙落雁》本在人间自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