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师表才能育大师(倪既新)
[2012-06-15 21:26:33]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应邀在“东方讲坛”分上、下两讲介绍“道说不尽的杨振宁”,以亲历亲见向听众展示一个真实的科学家时,我不由两次哽咽,因为那多年间接触的人与事,至今回味,仍然感触良多以致情不自禁了。
    譬如说到杨振宁读西南联大时的老师赵忠尧,就让人激情顿生。
    但凡关心科学的人都知道,赵忠尧是世界上第一个观测到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没的人,也是物理学史上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这发现本该使赵忠尧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的,只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错失了他,把奖颁给了比他晚两年取得成果的美国人。
    整整20年前,我到北京中关村赵忠尧家去拜访。前一晚电话确认时,他要我一早就去。我以为接下来他有事,于是8点就到了,谁知一进门,他便招呼我同吃早点,因为事先他已要太太为我也准备了一份。“你出差到北京,生活一定不方便,”邀我上餐桌时,他这样轻声说道。
    这位亲切和善的长者,沉稳内敛不善言词,那天似乎没说什么特别新鲜有力的话语,但这件小事却使我永远难忘。因为当时他年已九十,在科学界可谓万人仰望,而我与他素不相识,是个只凭事先去封信就上门的年轻记者。
    两个月后,我带摄制组到北京拍摄,正赶上清华大学为赵忠尧庆贺90华诞的典礼,会场上发生的另一件事情又让我印象深刻:清华大学校长向大家展示一份学校档案,用以见证赵忠尧在培育学生上的功绩。那是赵忠尧和人合写的一封信。原来,1944年杨振宁考中清华大学第6届留美公费生,这年物理学只有一个名额,专业是“高电压”,发展方向是做加速器的物理实验。作为杨振宁师长的赵忠尧和王竹溪,深知学生的所长所短,就联名给当时管理赴美留学工作的梅贻琦校长写信,提出了让杨振宁改学理论物理的建议。
    后来我看到了这封信的复印件,上面这样说:“前奉函嘱对留美公费生杨振宁君之研究计划加以指导,经与杨君数次商谈,以目前美国情形,高电压实验较难进行,可否略予变通,以应时宜?查高电压实验之目的在研究原子核物理,杨君对原子核物理之理论尚有门径,赴美深造适得其时。……”
    之前我已知道,杨振宁自己也承认,他是个长于理论思考而拙于实验动手的人,非但在西南联大时实验成绩几近于零,就是后来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实验室里也因他而流传一句笑话:“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所以,谁能说,当年如果没有赵忠尧这样为学生“请命”,后来是否还会有与李政道一起用理论推翻宇称守恒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呢?
    今天回望,我感觉这大小两件事情完全是“接”得起来的,首尾体现的都是一个师长爱护提携晚辈的赤胆与真心。而那天会场里云集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顾毓王秀、王淦昌……,其中不少人就是赵忠尧的学生。所以看来,今天我们的大学要培育出大师,首先就得要有真正的长者为人师表!

    (本文刊载于2012-6-15《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2-06-15
 

上一篇: 嫦娥二号您在哪儿?(李必光) 下一篇: 《俄罗斯摄影油画展》成功举行(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