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要倡导质疑精神(许兴汉)
[2012-06-22 20:41:15]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有一个老掉牙的科普争议例子:吃苹果究竟是削皮好还是不削好?主张削皮者说能去掉果皮上的农药;反对者说苹果营养大部分在果皮里。孰是孰非?其实只要对此例题稍稍质疑一下就知道,这二者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便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科普宣传,一般都是对已知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进行传播普及,因此公众往往对一些来自于报刊、书籍、广播电视及各种专家言论传递的科普知识深信不疑,加之一般民众的专业科学知识都有限,总是你专家说什么,我就听什么,很少有人去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质疑。但现实的情况是,张悟本、马悦凌等“专家”借用电视、书刊等平台搞伪科学的事例已被戳穿,而时下发现有些“正宗”的专家甚至有点名气的科学家有时说话也不那么靠谱。且不说前个时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活熊取胆汁事件中,有些专家说熊取胆汁时“痛快,甚至很舒服”的高论让人摸不着头脑,近来,有些资深专家宣传的所谓“科学道理”更是玄之又玄,如,针对部分地区地沟油横流的情况,某工程院院士表态说:不用怕,地沟油的炼制工艺复杂,中国的餐桌上那来那么多地沟油啊;另有一位卫生部的专家则对“毒胶囊”事件宣称:一天吃6个含铬胶囊没事,不必惊慌。也许,这些专家的话自有他们掌握的“科学理论”依据,但我们就此毫不质疑,而去放心喝油吃胶囊,那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不是糊涂至极,也是大大的失算。

    科普要倡导质疑精神,不仅是对社会公众的提醒,作为科普知识传播的主渠道,我们的大众媒体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各类媒体在介绍一些科技新知识、新成果和新观念时,千万不能唯专家是从,而应该发扬科学的质疑精神,对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言论,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耸人听闻的观点不妨大胆质疑并加以多方求证,这样即使在质疑的过程中,出现了对立的观点也不要紧,凡事多一种声音,多一点争议,往往就离真理越近一点。这两天,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个“中国人的营养食谱”,这个参考食谱一公布,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江苏某报一看此“营养食谱”似乎并不靠“谱”,因为其中所述中国人每天的参考饮食是: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整个菜单显得很“油腻”。报社即请中国营养协会的有关专家撰文就此进行评议,对食谱中缺乏我国居民膳食摄入和健康状况的整体调研及相关数据提出质疑,特别对食谱中倡导要増加人们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降低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提出批评,认为这完全不符合基本的营养学原理和平衡膳食的原则。面对这两方专家各执一词的争议,公众自可静观其“辩”,而在这一事件中所体现出的不迷信“权威”的质疑精神及对人民群众健康认真负责的态度,却是很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科普事业事关国人科学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整个社会的科学文明进步,为此,在日常的科普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让一些捉摸不透的“专家”言论所忽悠、所迷惑,唯一的办法就是带着质疑的眼光,去观察、去考证、去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惟其如此,才能把我们的科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真正的效果!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2-06-20
 

上一篇: 端午上海苏州河河面上龙舟竞驰(组... 下一篇: 《蝶恋花》(陈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