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篇评报文章(许兴汉)
[2012-08-11 19:14:12]

    许兴汉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xuxinghan

    一张科技类报纸,如何办得让人喜闻乐见,又能凭借科技知识的力量,为老百姓的民生诉求作一些释疑解惑的工作,是办好这张报纸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七月下旬,我国华北地区的强降雨给一些省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甚至造成北京市77人死亡的惨痛事例。针对这一情况,本市许多市民很关心,今夏上海会不会发生这样的灾害,有什么应对的措施吗?对此,《上海科技报》8月1日推出了以《暴雨内涝,拷问城市管理能力》为总题的专版,发表6篇文章,以摆事实、讲科学的态度,对可能发生的“城市看海”问题理清头绪,找出薄弱环节,从而给民众释疑解惑,凝聚共识。

    该专版文章见报后,立刻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关注,上海著名杂文家、时评人司徒伟智先生当即在东方网上以《 释疑解惑的科技版面》为题,发表了一篇评报文章,称赞这一版面编得及时编得好。笔者细读了这一评报文章,感到此文不仅是对专版内容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揭示了如何办好科技类报纸的一些规律性问题,为此,笔者不揣文抄公之名,将该评报文章精要之段照录如下,供同好揣摩交流:

    对于这类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不该回避,理宜直面。其一,是讲当下,即总体上让市民不用太焦急。因为采访文章中,介绍到气象局领导的分析,今年盛夏期间预计上海降水量较近10年平均略多,影响上海的台风也比近10年平均偏多。又介绍排水管理处领导说,目前上海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的能力,可以应对每小时36毫米的降水量,这是一年一遇的标准。而在一些重点区域,应对能力达到了三年一遇,即每小时55毫米。至于容易造成溺亡的下立交积水问题,上海正在安装自动监控系统。其二,是讲长远,即根本杜绝内涝是个系统工程。编者实事求是地指出:“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虽然很多城市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顽疾,然而对于城市的‘血管’,采用‘打补丁’的方式,‘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以见效。所以对于城市内涝,需要超越一时效果、短期责任,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强化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进行更长期的规划、承担更长远的责任。”鞭辟入里,论述到位。其三,是讲协同,即提倡各方都来关心排涝。该版面摘编了一篇《盘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介绍了诸多“他山之石”。其中,饶有趣味地记述了老外们“除了履行必要的法律规定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应对城市内涝的管理方案”。如“发放雨水收集罐,充分发动市民参与排涝”即其一。对于一个“暴雨内涝”问题,从眼前讲到长远,讲清现状、出路和途径,显然有利于公众凝聚共识、和谐安定。

    要办好一张科技类报纸很不容易,我很希望今后多读到一些类似这次专版这样的文章,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及有识之士能像司徒伟智先生这样关心科技报纸版面的内容和质量,并多多提出高见。近来欣闻《上海科技报》为迎来创刊40周年,已向广大读者发布了“版面满意度调查表”,愿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科技报》将越办越好!

许兴汉 博客文章
2012-08-10
 

上一篇: 火星是个清净之地(杨先碧) 下一篇: 大地的色彩从何而来(杨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