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浓淡与科普文理(倪既新)
[2012-09-09 15:35:48]

    倪既新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nijixin

    前不久,接待一位海归的长者,知道他喜欢喝加糖的咖啡,我就用自认为足以表示对他敬意的量,冲了特浓的一杯。想不到他在微笑地看着我“操作”完了之后,非但不喝,反而向我要过一个空杯,自己动手冲泡起来。用同一个小勺,他只取了不到我一半量的咖啡、糖,加上水和奶耐心地搅匀了,要我比较着喝,评评谁冲的口味好。结果当然不用说咯,因为他喝咖啡的资历正与我的年龄相等。

   “记住,要恰如其分、浓淡适度!”这是他留给我的“训词”。

    在咂摸这句话的内涵的时候,我推而广之联想到了科普创作:专业知识和人文表述怎样才算恰如其分的问题。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传播方式中,科普作品普遍存在的弱项,就是有的表达得太枯燥专业了,有的又显得过于文艺化,甚至是浅俗到了幼童化的程度。这既是“两极”,却也是通常的现象,又几乎成了制作者们各自持续的习惯,同时也是公众接受的障碍。可不,这同样是一个科技内容与人文艺术成分是否适度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他紧接着还说,知识作为一种力量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知识价值的大小,同时还取决于科学是否会传播,以及科学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这里我们就有个传播的背景难题了:目前,中国的国民科学素养指标还落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后面,譬如,前几年调查统计,在理解科学基本术语和概念方面,我们与美国公众的总体水平相比差4.6个百分点,与欧盟国家相比差了6.9个百分点;在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比美国差10.7个百分点,比欧盟国家差6.3个百分点;在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方面,我国公众更比美国差24.5个百分点,比欧盟国家差了40个百分点。所以,一方面我国公众急需全面提高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又必须有相应于目前接受水平的传播方式和普及方法。也就是说,要想把尖端、枯燥、高深的科技内容传达给公众,势必需要选取有趣的主题来表达,然后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刊、科技场馆,以他们各自生动的话语形式去演绎,使之成为各种成分浓淡适宜,更相得益彰的原创作品,将我们要传播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精神,能有效地奉献给公众,使公众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最终使公众获得力量。

    在这方面,我们真的急需要培养出大批真正的原创高手,和树立自己严格的高标准了,如同保证有把握调制出真正的好咖啡待客一样。

    真希望在品尝浓淡相宜的可口咖啡时,也能从各种媒体上,津津有味地欣赏到文理相彰的科普佳作!

    (本文刊载于2012-9-7《上海科技报》)

倪既新 博客文章
2012-09-08
 

上一篇: 让孩子正常成长(倪既新) 下一篇: 在阿里看到藏野驴(陈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