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松、刘华杰《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序(江晓原)
[2012-10-01 16:21:00]

   江晓原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jiangxiaoyuan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田松、刘华杰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定价:20元。

    想不到张艺谋的著名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居然衍生出一个典故来——“四姨太效应”。四姨太(巩俐饰)本未怀孕,但她诈称怀孕,希望由此赢得老爷的宠爱,就可以增加怀孕的机会,一旦真的怀上,自然就有功无过,万事大吉了。四姨太的这个“智慧”,早已被我们的一些“学术精英”领悟,立即在学术界轰轰烈烈地展开向《大红灯笼高高挂》“致敬”的运动——对此田松是这样描述的:
  一个学术单位,虽然实力不够,但是假装够,只要获得了“上面”的信任,就可以得到项目、工程、基地,也就是说,得到经费。在我们现在的学术机制下,这些大项目、大工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术单位的发展,乃至于命运。有的经费高达千万,乃至上亿。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资金支持,不需要特别优秀的管理者,只要相对不错的管理者,这个单位就不可能不发展。……这时候,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
  说实话,这种现象我们如今早已司空见惯了。
  其实“学妖”一词,或许容易带来误解,因为他们认为“学妖”的作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他们甚至还将“学妖”和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妖”类比。但在我们通常的语境中,“妖”字所引起的联想几乎总是负面的——“妖言惑众”、“妖魔鬼怪”、“妖形怪状”、“妖孽”等等。故“学妖”一词很容易让人产生完全负面的联想。而事实上,按照本书的定义,今天学术界的不少组织者都有可能被列入“学妖”范畴。 
  田松、刘华杰在这本书中,共讨论了八个与科学文化有关的问题,“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只是其中的第一个。本书讨论的另外七个问题依次是
  对于当今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以及和当今科学不相容的理论,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物理科学的辉煌时代过去了吗?
  应该如何看待民间科学爱好者?应该如何看待伪科学?
  阿米什人和纳西族:今天拒绝过现代化生活是可能的吗?他们的故事对我们有何意义?
  规律可不可以被违背?
  外部世界的客观性问题
  工业文明(现代化社会)的前景
  这七个问题有联系吗?答案是:有。而且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相对来说,“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倒恰恰是最游离于本书主题的。它之所以荣膺作为全书书名的待遇,估计是因为它最容易吸引眼球。
  田松教授和刘华杰教授,分别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可以说都是国内最优秀的中青年学者行列中的成员。他们为什么要讨论上面这些问题呢?
  答案是:因为他们是“反科学文化人”。
  这群学者,主要执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还有部分成员供职于京沪两地的出版社和报社。最初他们被媒体称为“科学文化人”,但因为他们对流行的唯科学主义观念持全面批判的态度,遂被一些唯科学主义者指斥为“反科学文化人”。然而,就如“印象派”这个名称最初也是嘲笑贬斥之辞,但曾几何时已经成为一派画风的响亮名称一样,这些学者觉得“反科学文化人”这个名称也很不错,更明确地反映出了他们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立场,何妨就笑而受之呢?
  而上面所列的这七个问题,都和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有关。要清算和批判唯科学主义,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思考和讨论,在“反科学文化人”而言是长期不间断地进行着的。现在田松和刘华杰将他们两人近年的八次长谈整理出来,汇集成书,实为颇具功德之举。
  这些对谈有何功德?答案是:将原先在学者小圈子中探讨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形式介绍给公众,这对我们社会的健康发展大有帮助。
  因为很长时期以来,唯科学主义的观念,广泛渗透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中。例如,对于上列七个问题,许多公众从未认真思考过,而是满足于学校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或是人云亦云的结论(比如“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规律不可以违背”、“外部世界的绝对客观性”等等)。
  我自己在多次演讲结束后与听众的互动中发现,其实对唯科学主义进行批判和反思,并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困难,听众接受这种批判和反思的观点,也没有我们最初想象的那样困难。有一次我到一个海军院校为年轻的海军技术军官们演讲,事后他们的副校长对我说的话,很有代表性,这位将军说:“江教授,你讲得很有道理,其实你讲的并不难接受,只是大家以前没有去思考那些问题而已。”
  对于本书中的思考和讨论,读者也完全可以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很重要,而且我们以前没有尝试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或者,我们没有尝试用本书两位作者所用的方法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江晓原 博客文章
2012-09-28
 

上一篇: 西岸音乐(臧志成) 下一篇: 世界第一对航天夫妻(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