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滑稽戏的主流?(钱平雷)
[2013-01-21 15:23:06]

    作者:钱平雷(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我曾写过两篇有关戏剧的散文,一篇是在1999年写的《谁是剧种的主流?》,另一篇是在2001年12月写的《滑稽戏也要与时俱进》,以后该两篇文章都收入我的散文集《幸福相对论》之中。前一篇文章用比较方法,把中国戏曲的头号代表人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创建的梅派艺术,去与之相对的另一位以演悲剧为主的艺术家程砚秋创建的程派艺术加以比较,延伸到越剧的代表人物袁雪芬的袁派艺术与另一位与之相对的戚雅仙的戚派艺术,沪剧代表人物的丁是娥与杨飞飞、评弹的蒋月泉与徐丽仙之间的比较,得出了“戏剧中的任何流派,只要她的魅力能够吸引大批观众时,都可以成为这个剧种的主流。”的结论。
    当《滑稽戏也要与时俱进》一文公开发表后,上海滑稽剧团的领导曹强先生把我请去,在交谈过程中,曹先生结合前一篇文章问我,如果以上述各剧种里选两位不同风格流派来做比较,在滑稽戏领域中,应该让哪二位艺术家来分别作为代表人物和悲剧性角色?当时他的问题倒真把我问住了。因为当时在滑稽戏界中,人们比较公认的是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和袁一灵四位艺术家,是该剧种的代表性人物。其中袁一灵是以说唱见长,与前面三位没有可比性。而前三位中周柏春被业界称为“阴噱”艺术家,倒也独树一帜,可以与上述程、戚、杨、徐等四位悲剧角色见长的艺术家放在一种类型里,而单独确立姚慕双类似梅兰芳那样在剧种中正统角色的地位,似乎杨华生也不比他逊色。当时我确实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对曹强说:“姚周艺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体系,不然那么多的“双字辈”表演艺术家放在什么位置上?”曹强倒也同意我的看法,说他也认为姚周艺术至今仍是滑稽界没被逾越的表演体系。尽管我是这样拐弯抹角地回答,但心里也一直试图自我回答这个问题。
    近年来,四位老艺术家中最后的一位杨华生也过世了,他们的晚辈筱声咪、王双庆也相继离世,作为一名曾经的滑稽戏爱好者,在缅怀他们的时候,想把自己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向读者们表述一番,作为抛砖引玉的探讨吧!在2003年12月10日的《新民晚报》上曾经刊登过一则消息,说杨飞飞、戚雅仙、徐丽仙与演锡剧的梅兰珍有演悲剧见长的江南“四大名旦”之一说,当时周柏春也赶去与她们聚会,说明周柏春也认为自己在滑稽戏界里属于悲剧见长的角色。这样周柏春的地位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了。而作为个人而言姚慕双和杨华生应该说,各有所长,姚慕双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外语水平确实首屈一指。而杨华生的唱功,特别是京剧麒派,也令人钦佩。如果一定要说个人的总体表演水平,我个人觉得似乎杨华生略胜一筹。因此以个体来说代表人物好像应该把杨华生放在首位。
    然而,由于姚慕双、周柏春兄弟的长期合作,加上经过黄佐临那样的戏剧大师的指导,形成了一整套的包括表演、导演、编剧在内滑稽戏表演体系,也就是“姚周艺术体系”。按照我们科技人员的观点,能够成为体系的东西一定强于任何个体。在此意义上讲,说姚周艺术是滑稽戏的正统表演代表体系也不能算错。
    如今继续活跃在舞台或者传媒上的滑稽演员比较具有代表性有:毛猛达、钱程、陈国庆等一批中青年演员,其中最优秀的应属王汝刚了,他们继承了姚周、杨张笑沈等前辈创建的滑稽戏艺术,也有所突破,是当今滑稽戏剧种的主流。但客观地讲,还没有达到更新换代的创新的阶段。我在《滑稽戏也要与时俱进》一文提出的观点,要滑稽戏能够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含量,充分运用日益扩大的知识水平的市民熟悉的幽默语言,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这一点似乎最近出现的“海派清口”倒是有点接近了这个目标,虽然周立波的表演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在继承姚周艺术体系,并吸收其他艺术甚至海外表演手法加以融合,所产生的新的表演形式,应该是一种尝试,一次突破。如果继续能够博采众长,不断创新,说不定“海派清口”将逐渐成为滑稽戏在新时代的主流。

2013年1月10日于上海
 

上一篇: 21亿年前的古老生命(杨先碧) 下一篇: 今年中国航天的两大亮点(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