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最初的掌声(叶永烈)
[2013-10-02 20:45:04]

    叶永烈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yeyonglie

    《十万个为什么》走过半个多世纪漫长的道路,老树开新花,最近又推出第六版,佳评如潮,掌声一片,各种各样的报道及书评达几百篇之多。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作者之一,我手头保存着《十万个为什么》最早的版本:第一册(物理分册),1961年4月出版,版权页上标明,第一次印刷仅5000册!这表明,《十万个为什么》在一开始,并没有被看好。第二册(化学分册)在1961年5月出版,第一次印刷多了一些,2万册,但是这与《十万个为什么》后来发行了一亿多册相距甚远。
  当时尚在北京大学上学的我,每当吃过晚饭,总喜欢踱到大饭厅附近的报刊阅览室,随手翻阅各地的报刊。据我看到,最早提到《十万个为什么》的,是1961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上海23日电,报道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六一”种种新书,其中提及:“《十万个为什么》分五集,‘六一’前能和读者见面的是第一、第二集(物理、化学部分),书里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启发少年们去思考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注意到,第一篇给《十万个为什么》鼓掌的书评,出现在1961年6月4日的《新民晚报》上,标题为《和孩子们一起学点〈为什么〉》,署名“言微”。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言微”是谁,后来才知道是当时《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1919-2009)的笔名。
  束纫秋先生独具慧眼。他在文章一开头便写道:“六一节,路过书店,见到儿童读物柜前特别热闹,就也挤到红领巾丛里,购了几本新书,其中特别选了两册解释各种日常科学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
  “言微”说,“当自己把书带到家里,和孩子各分一册,逐页看下去时,发觉双方都看得很有趣。这就感到,自己不仅仅有为孩子提供回答问题的好书的责任,还有着自己也应该增加知识、解决问题的任务。”
  “言微”还说,“不知有些家长、父母们觉察否?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每事问’。……鼓励他们问吧。尽可能地解答和满足他们的问题吧。没有办法应付,求助于《十万个为什么》,让它来替你作答吧。”正因为这样,“言微”以为,家长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学点《为什么》”。
  “言微”的可贵,就在于《十万个为什么》刚刚出现在书店里,他敏锐地判定是优秀读物,并迅速在《新民晚报》上给予推荐。
  在“言微”之后,第二个为《十万个为什么》鼓掌的是《中国青年报》。1961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开始选登《十万个为什么》,并加编者按指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共五册,已出版两册),收集了许多我们常遇到的自然现象和问题,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阐明各种自然规律。这套书不仅能增进我们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我们向自然探索的精神,确实值得一读。”
  《中国青年报》与《新民晚报》的“言微”一样,在《十万个为什么》还只出版了两册的时候就给予充分的肯定,是十分难得的。此后,在1961年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中国青年》杂志(半月刊)上,也选载了《十万个为什么》,并加编者按推荐这套书。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后来我才知道,是当时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充分肯定了《十万个为什么》,并向青年们推荐。
  在最早关注《十万个为什么》的人们之中,还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我在2011年出版长篇传记《钱学森》,曾经多次采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钱永刚回忆说,当时他在北京上中学,他的爷爷托人从上海买到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钱学森看了之后,以为值得让钱永刚看。正值暑假,钱学森规定钱永刚每天必须看40页,并对他说,“看不懂就问我”。就这样,钱永刚读完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

    (原载 2013年10月1日《新民晚报》第23版 夜光杯)



叶永烈 博客文章
2013-10-02
 

上一篇: 隔空写字(杨先碧) 下一篇: 飞出太阳系谈何容易(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