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13)——彭加木精神(臧志成)
[2013-11-13 13:36:45]

    臧志成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zc303

    大概是1977年,受报社任务,我到科学院采访,拍摄彭加木的照片。跨进岳阳路320号敞开的铁门,面前耸立一座颇为壮观的西洋建筑。听研究所的朋友介绍,这里原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建于1930年,如果从空中俯视,建筑呈一个“日”字,是日本建筑师设计的。我不懂那么多,就觉得像座教堂,有哥特建筑的风格,主楼有五层,墙面为浅棕色砖墙,有门廊,连续圆拱,方柱,窗间墙柱有尖顶装饰,内院大树华盖,绿草成荫,环境十分讲究,含艺术氛围。科学院的研究机构,给人幽静、纯洁、高贵又有神秘的感觉。
    彭加木,知识分子的楷模。早年,他主动放弃出国学习的机会,积极向组织提出要求,赴新疆考察,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1957年身患纵隔恶性肿瘤,回到上海治疗,以顽强的意志同疾病作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重返边疆,是一个意志坚强,信念执着,对科学事业无比忠诚的科学家。
    那时候的摄影器材比较笨重,照相机是120胶卷的录莱,闪光灯是6斤重的百浪尼克蓄电池背包,拖着3米长黑粗电线,联着2盏脑袋大的灯座。幸好彭加木,待人和气,没有一点架子。我说明拍摄要求,他积极配合。当时就拍了彭加木在科研工作的一组照片,我还印了全套样照,送给研究所宣传组留做资料。这是其中一幅较满意的作品,我将闪光灯的分灯从人物的左后方照射,勾画轮廓,主灯作前部照明,使面部呈立体感强,而且避免背景的闪光灯投影。
    彭加木曾十五次进疆考察并帮助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1979年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他还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揭开了罗布泊的奥秘,为开创边疆科研工作倾注心血,并为发展我国的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0年5月,彭加木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进入新疆罗布泊湖区考察,自北往南纵穿罗布泊湖底。那年代,没有现在的移动通讯,更没有卫星定位,常常找不到路,在湖里则是一望无边,迷失前进的目标。 6月17日,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其时,汽油和水所剩无几,为了解决困难,继续东进考察,他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狂风掀起的沙浪淹没,失踪,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的生命应当属于科学,属于党和人民。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在隆重的彭加木烈士追悼会上,他没有亲自参加。
在彭加木失踪之后,曾经有过六次大规模地寻找。1980年6月30日,《文汇报》关于《寻找彭加木的部队发现线索》最新消息:“部队在离出事地点库木库都克以东十五公里处,发现了地上有人坐的印子和一双脚印,旁边有一张糖纸。”部队进入罗布泊,未能找到彭加木。他的失踪,在全国曾风传过各种猜测。

臧志成 博客文章
2013-11-11
 

上一篇: 趣闻:月球正离地球远去(李必光) 下一篇: 科技之光(12)(组图)( 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