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情系科普——王麦林》有感(李正兴)
[2014-03-06 14:58:02]


中国科普战线上的女中豪杰
读《情系科普——王麦林》有感

·李正兴·

   《情系科普》一书由《走向科普的路》(包括《童年记忆》《起步民运》《在八路军一二○师》《难忘的延安》《空军十年》《走进科普》)《科普工作文存》《科普翻译文存》《其他文存》《部分展览作品》等组成。是任福君、姚义贤主编的《科普人生——聆听老一辈科普工作者娓娓道来的科普历程》丛书之一。麦林同志于科普创作、科普翻译(俄语)、科普编辑、科普管理以一身,成绩斐然,离休后努力使自己身心葆青春,继续在科普战线上奋斗,可谓是中国科普战线上的女中豪杰。她自小参加革命,情系科普,至今已70多个冬夏。这部书,是她矢志不渝、豪迈乐观、跋涉于漫漫革命和科普征程的见证。
   
   一年前,我就拜读了老领导(在信息交往中我一直称原中国科协普及部部长、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科学普及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王麦林同志为老领导)从北京发来我邮箱有关她回忆录的部分内容。得知她原是13岁参加革命,14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八路军中的红小鬼,对她更加钦佩和崇敬。我情不自禁地将她自小参加革命的业绩,在熟悉她的人员中传开了……
    一天,收到邮递员送来的由北京老领导馈赠的《情系科普——王麦林》(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一书,我如获至宝,当下丢开手中事务,花了两天时间,在电脑的古乐声中,尽情的一页又一页地阅读着,又一次重温了她的《童年记忆》《难忘的延安》等篇章,倍感亲切。她讲述《走进科普》的全部章节我都认真仔细地阅读,读着,读着,我在不知不觉中,也“走进科普”了……

王麦林1958年留影。 1980年,王麦林与钱学森在中国科普美术展览会上。
2012年10月10日,王麦林与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在繁荣科普创作高层论坛上。 2012年10月10日,王麦林与叶永烈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奖颁奖大会上。

    为了讲解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性,批驳“四人帮”的读书无用论,激发当时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好好学习,在麦林同志建议和组织下,中国科协于1977年8月25日至27日连续3天,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组织了三场科学家与青少年见面会。这一活动轰动了北京,也在全国引起很大的反响。记得事后不久,上海市科协也举办了类似活动,我当时是科协普及部的党支部书记,参加了科学家与青少年见面会的组织工作,这是粉碎“四人帮”后,上海市科协恢复已来举办的一次轰动全市的活动。
    1978年3月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中国科学的春天,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科学大会提出的“必须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广泛地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战略任务,如何解决“四人帮”造成的书荒问题。当时担任中国科协普及部副部长的麦林同志受命代表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和出版局的领导协商,由三家联合召开一次全国科普作者参加的科普创作座谈会,以揭批“四人帮”破坏科普创作的罪行,促进科普创作的繁荣,并在这个座谈会上由三家发起成立科普创作协会。这个科普创作座谈会由麦林同志负责筹备,于1978年5月20日在上海浦江饭店顺利召开。会前,中国科协普及部派人来上海商谈座谈会的具体事宜,我是上海市科协接待人员之一,并参加了会务工作。在麦林同志的亲自领导和指点下,我有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茅以升、高士其、贾祖璋、华罗庚等知名人士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专家们为科普事业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从此,在科协的岗位上,我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科普前进路上的一粒铺路石子,如今已30多个春秋我无怨无悔。
    1979年8月20日,中国科普创作协会正式成立,麦林同志被推选为秘书长,开始在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副部长岗位上同时兼做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的日常工作。我参与筹备的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于1978年11月28日宣告成立,我担任协会办公室主任(后担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开始在上海市科协普及部的工作岗位上兼做上海科普创作协会的日常工作(1986年离开普及部,成为协会的专职秘书长)。从此,麦林同志就成了我在科普工作和科普创作工作上最尊敬的领导。也许是我的笔头勤,常向中国科协普及部提供上海科普活动信息的缘故,1982年3月,中国科协普及部赠我《讲座》教材,使我成了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学员。在3年函授的日子里,我常常挑灯夜战,系统地啃下了这36本教材,为我的科普工作和科普创作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我终生难忘的,其中更忘不了麦林同志对我的培养,她是我走上科普和科普创作的引路人。
    科普作家叶永烈在大学时就开始写作科普文章和创作科学幻想小说。《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的许多为什么答案,都是他的创作。他创作的科普作品数量和品种比较多,其中,《小灵通漫游未来》一书发行了几百万册,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因此,引起方毅副总理对叶永烈的工作和生活的关心。他请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同志了解科普作家叶永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裴丽生同志派麦林同志执行方毅副总理的指示:到上海了解科普作家叶永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1979年1月,麦林来上海与科协领导商谈后,领导派我陪她去上海市电影局约见洪林副局长(兼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在陪同中我也向麦林同志反映了叶永烈时常夜半更深卷缩陋舍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的艰辛。麦林也向科协和科影厂部分同志了解了叶永烈的思想、表现和工作情况,又到叶永烈家访问。麦林同志们回京后,将在上海了解到的情况写了书面汇报,交裴丽生同志转呈方毅副总理。3月4日方毅同志在麦林呈送的汇报上作了这样一段批示:“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接着,1979年3月12日,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授奖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奖金一千元。不久,传来了叶永烈的乔迁之喜。1980年身兼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作协副理事长的叶永烈,从上海科教电影厂调入上海市科协从事专业科普创作。那段时间我有幸常与叶永烈同室话语,成了知交,至今友情长在。
    科普与美术联姻举办全国科普美术展览是科普工作中的一大创举。在上海科普创作座谈会上,大大激发了科普美术工作者的高度热情。出席大会的美术工作者,原中国科协普及部的美术编辑杨悦浦和孙联生等提出,由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筹委会举办一个全国的科普美术展览。麦林同志深知,科普美术是用美术形象表示科学技术和表明科学知识的一种有力手段。科普美术是很受群众欢迎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好形式。她赞同杨悦浦和孙联生的提议,最后形成座谈会建议,由中国科协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一个全国的科普美展,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美协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办好我国这一前所未有的全国科普美术展览,各省、市、自治区科协、美协积极响应,动员组织本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大力创作科普美术作品。为了组织优秀科普美术作品参加全国展出,1979年2月,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和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联合向全市发出举办“上海科普美术作品展览”征稿启事。组建工作组,精选736幅作品于5月1日在上海美术馆正式展出。其中已有41件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科普美展筹委会。
    1979年4月中旬,全国科普美展第一次草图观摩会在上海举行,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600多名专业和业余美术工作者精心创作的1900多幅作品参加观摩。随后我曾与工作人员带着小样赴京和大连棒锤岛参加第二、第三次观摩草图观摩会。在全国科普美术展览的奖励中,上海有12件作品分别获得一至三等奖。其中胡永光的插图《相对论浅说》,林禽、洪德顺、董其章、汪惟馨的组画《遗传工程好》获得一等奖;张乐平的《三毛爱科学》获得荣誉奖;上海还获得优秀组织二等奖奖。这次展览会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只有美术创作人员与科技人员紧密结合,借助于专家的指导,才能艺术与科学结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才能诞生出既有艺术魅力又有科学内容的崭新的绘画品种。可喜的是,在全国科普美术展览大厅中593件栩栩如生的作品,既有注重于艺术性的科学题材,又有科学性较强的作品,仿佛把人们引进了繁花似锦的科学世界。流连其间,人们不仅享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形象地看到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奥秘。创作实践证明,科普美术作品并非是科学内容的简单再现,也并非是把科学内容简单地加上点艺术的点缀。它是运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美术技巧来描绘科学,来表现科学,用艺术语言来通俗易懂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它同样应该在艺术园地中承受阳光雨露,大放异彩。
    记得1986年,我带科普美术作品赴福建参加麦林同志亲自创建和组织的一个全国农村科技致富科普美术展览观摩会,她热情地关怀着每件作品。后来在展出的作品中,上海胡永光、蔡康非合作的漫画作品《共用沼气好》荣获了一等奖。

    这里赠予老领导一首赞歌:

    八路军中红小鬼,枪林弹雨不惧畏。
    延安圣地学俄文,战地争当宣传队。
    走进科普大本营,巾帼岂能让须眉。
    科学美术大联姻,传播知识树权威。
    科普作协尔创建,繁荣创作闪光辉。
    青松挺拔夕阳红,仙鹤展翅迎春归。

2013年9月7日

    作者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顾问。
 

上一篇: 最贵的“机票”(李必光) 下一篇: 智能供水系统可监测水管渗漏(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