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成就汽车强国梦(朱盛镭)
[2014-07-14 19:43:29]

    朱盛镭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hushenglei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考察时指出,汽车行业是市场很大、技术含量和管理精细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习总书记高瞻远瞩,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与建设汽车强国联系在一起,指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战略意义,体现出党中央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高度重视。
    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技术领域广、带动范围大、社会影响深等特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由于存在外部性、不确定性、公共物品属性、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制约因素,新兴产业在早期发展阶段并非一帆风顺。因此,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总结国内外和上汽自身的发展经验,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路径,对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汽车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1.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展望

  从长期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量、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燃油供求矛盾、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美、日、欧等相继发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际能源署(IEA)也发布了《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政府、汽车企业、公用电力机构和其它有关方面应采取的行动及政策框架:
   (1)到2015年,各国政府应建立清晰的政策框架;政府和产业界在项目计划、标准规范制定、车辆测试设施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定等领域应开展国际性信息共享和协作;各国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本国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图,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扶持政策。
   (2)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年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通过各方协调,降低电动汽车成本,保障电力供应,提供足够的充电基础设施;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制定市场策略及产业政策;制定统一的电动汽车性能及充电基础设施标准;改进电池耐久性,促进充电接口标准化。
   (3)到2050年,实现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广泛应用,温室气体排放和石油使用显著减少,降低汽车排放中CO2对环境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及政策。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看,发展新能源汽车被普遍确立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各国政府直接介入,组织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部门联合推动,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业布局、提供政策优惠,多管齐下,促进整车、动力电池、智能电网等多产业的交叉融合与综合发展,极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新能源汽车研发是跨国汽车公司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如日本丰田、德国奔驰和美国通用等纷纷发布企业电动汽车产品规划。国外多家咨询公司一致预测:未来5年将迎来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高潮,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继蒸汽机和内燃机之后的第3次汽车革命。其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1)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不断优化提升,率先实现产业化,成为汽车市场销售的热点和新的增长点。2020年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将占到世界总销量的15%。
   (2)纯电驱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开启全方位创新发展新局面。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为电动汽车注入新的活力。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代表的先进动力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可靠性、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能量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120W·h/kg以上,电池组寿命达到10年或20万km,成本大幅下降,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3)纯电动汽车产品开发理念趋于实用化。设计理念由以往单纯重视性能、动力性、续驶里程,转为以提高整车性价比为中心,综合考虑动力性、续驶里程和成本,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纯电动汽车发展呈小型化趋势,并通过小型化实现商业化。
   (4)纯电动汽车在技术上呈现车身轻量化、平台专用化、总成模块化发展趋势。开发全新电动汽车专用底盘,并进行整车结构优化设计、应用轻量化材料逐渐成为纯电动汽车发展的方向。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呈现平台化趋势,特别是轮毂驱动电机技术应用,不但使动力传动链最短、传动效率提高,而且动力系统易于平台化,可以创造更大的内部空间。
   (5)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在政府支持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积极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日本也加快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此外,欧洲和韩国的相关汽车企业也公布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与量产计划。
   (6)汽车燃料电池继续占据电动汽车技术制高点。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寿命已经超过商业化预期。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指标已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接近,燃料电池整车成本显著下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混合化和底盘专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同时,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深入开展,加氢站建设加速进行。
   (7)产业界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线基本达成战略共识:2010—2015年,推进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15—2020年,在广泛应用混合动力技术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2020年后,纯电驱动技术占据主导地位。  

    3.国内与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八五”期间国家启动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九五”期间我国再次把电动汽车的开发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积极开展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电动汽车整车开发以及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出台与电动汽车相关的运行机制、政策法规以及技术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为“十五”期间我国电动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打下了良好基础。2001年,我国从保护环境、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10多年来,经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2012年4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显示,新能源车型总数达到433款,按照车载能源类型,纯电动汽车280款,混合动力汽车144款,燃料电池汽车9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7 5万辆和1.7 6万辆,这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2015年累计50万辆的产销目标相差甚远。
    上汽集团“十二五”期间投入60亿元用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研发。发展新能源汽车策略是:形成完整的从技术趋势分析、前期研究、产品前期工程,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流程;积极探索推进新能源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创新模式和路径。在2009-2013年五年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投入已经有56亿元,自主品牌研发工程师队伍已经超过3000名。上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成果如下:
    荣威新750 HYBRID混合动力轿车。该车是上汽自主品牌首款投放市场的混合动力轿车,集成国际先进的120V磷酸铁锂电池和瞬时功率可达20kW混动电机构成的混合动力系统。整车可以实现怠速起停、加速助力、制动能量回收、纯电爬行、智能充电等混动功能。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5L,综合节油率超过20%。到2013年底已实现累计销售超过800辆。
    荣威E50纯电动轿车。2012年11月上市,该车是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自主研发、倾力打造的第一代纯电动量产车,上汽集团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车搭载了高性能的动力电池、电驱动和电控力系统,配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等先进部件,真正实现了车辆运行零排放;整车具有多级高压电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具有快充和慢充两种充电模式。到2013年底已实现累计销售超过500辆。
    荣威550插电强混轿车。2013年11月正式上市,该车是上汽集团自主开发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款高端技术产品,全新开发了一套完整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电气架构、电空调及热管理系统、电转向系统等,满足国家C-NCAP四星碰撞标准,国5排放标准,并实现比传统对标汽油机车型节油50%以上。该车入围了2012年度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并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项目审查组的年中现场审查,获得了充分的肯定。
    上汽燃料电池汽车项目。上汽集团持续加大研发的投资力度。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整车性能改进的基础上,按计划实施上汽燃料电池十二五规划二期项目,完成了新一代燃料电池轿车样车的开发,进入小批量制造阶段,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2012年成功入围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是唯一以燃料电池轿车获得国家奖励的项目,且2013年通过了国家项目审查组的年中现场审查。
    此外,上汽按照“自主创新、内外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重点推进电池系统、电机、电力电子、电动转向和电动空调等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4.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就中国汽车强国梦

    建设汽车强国是国人的共同梦想。自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以来,汽车界关于汽车强国的讨论更热烈。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状况依旧。究其原因,既有产业政策模糊的问题,也有企业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还有包括零部件在内的相关产业链,以及工业基础薄弱等制约因素。必须承认,在传统燃油汽车方面,按照现在的差距,我们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有着100多年技术积累的先进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汽车产业上我国就没有做强的机会,毕竟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现在各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即便有差距,也不至于大到无法追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成立不过10年光景,今天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明星企业。这说明,只要善于抓住机遇,知难而进,奋起直追,让梦想成为现实是有可能的。
    新能源汽车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当前世界汽车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性能是关键因素;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商业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新能源汽车潜在用户的需求,用好用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开发出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政府要在战略层面、政策层面鼓励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汽集团技术中心考察时的重要指示,我们认为,上汽集团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界应做好一下几方面工作:
   (1)要培育出一批明星车型产品。我国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虽说已近千个,但大部分属于改装车,并不具备量产条件,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可供市场选择的车型更少。从单车型销量来看,日产聆风电动车已经在全球累计销售突破10万辆,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款新能源汽车产品能与其媲美。
   (2)要创新商业模式。有效的商业模式不仅能为产品搭建一个孵化技术进步的平台,还能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现状及市场情况,通过分拆产品成本与新建获利平台,重新分配各环节成本结构,确保交易各方都获利,从而实现产业链整体盈利。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带动下,我国虽然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但这些模式还无法实现独立运营。
   (3)要创建好使用环境和公共设施。新能源汽车推广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又与电网、道路、运营商、通讯网络、住建城市规划和消防等多个部门相关。如果不解决好彼此之间的结合问题,短期会影响消费者使用方便性,长期则会导致市场需求潜力不足。
   (4)建立技术研发共享平台与创新战略联盟。集合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设备、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成立技术联盟、新能源汽车联合研发中心或研究院,实现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和共享。建立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公用平台,为相关整车生产单位提供包括车辆实际工况试验、车辆性能改进、车辆性能评估在内的车辆研发、改进、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信息服务和国际合作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技术、资金、人才和市场信息。
   (5)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取得的收入,减免营业税。

朱盛镭 博客文章
2014-07-13
 

上一篇: 人类重返月球已为期不晚(李必光) 下一篇: 世界杯遐想(钱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