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闻讲座(臧志成)
[2014-11-25 17:18:44]

    臧志成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zzc303



    日前,老同事 沈教授,邀请我去他任教的上海建桥学院参观。走进上海建桥学院,好象走进一座大花园,校舍面积很大。据说明年要搬到滴水湖畔,新校舍更加美丽,面积更加辽阔。
    这是一所学科涵盖经、管、文、理、工、艺六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该校是民办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
    建桥学院的新闻传播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来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有来自主流媒体名记者。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吴教授,就是文汇报的原党委书记,我尊敬的老领导。
    今天,学院邀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强荧,给新闻、传播的大学生办讲座。我也乘机会好好听听。
    强荧,上海新闻界传奇人物,1980年从《劳动报》开始记者生涯。曾经任《文汇报》经济部主任。他面对年轻的新闻“童子军”,满怀深情,以新闻老记者的亲身经历,社会历练,采访实例中的经验、教训,讲述《用激情创造奇迹》。我听了也大有收获,我把讲座的大概回忆记录如下,请朋友们分享。

    强荧说:
    当今中国的三大舆论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当今时代三大特点:信息时代,模糊时代,突发事件常态化。
    现在,传统媒体黄金发展周期已近尾声,媒体格局正在突破和改变。舆论系统性风险与经济减速相融合。全国纸媒体广告下滑8.2%。新媒体1美元广告,就挖走传媒76美元广告。百度2013年利润156.74亿美金,相当于中国全部纸媒的利润总和。
    我们要借鉴境外先进传媒体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消除恐慌,积极应对。光谈失望无益,要有信心,要有耐心。要坚持“内容为王,比拼队伍”两大法宝。
    强荧说:
    新闻记者没有激情,没有眼睛向下,真正扎根于现实当中,就没有写好新闻的基础。只要有心,就可创造。很多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但是你有了一颗创造奇迹的心,心是一座桥梁,就会把你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新闻记者本质上是平民,但有段时间我们忘记了这点,忘记了自己的本质。
    强荧付之行动:1997年亲身体验出租车司机、巡警、殡葬工、保险推销员、卖报人等普通劳动者生活,发表一系列有影响的体验式报道。
    强荧列举自己采访经历:1986年,实地采访长江漂流探险活动。1990年骑摩托车沿丝绸之路西行探险。1992年在《新民晚报》采写《夜闯KTV》,上海舆论翻江倒海。1993年参加中英联合穿越塔拉玛干沙漠探险队,投身人类历史第一次徙步穿越“死亡之海”的壮举。1994年去广西九万大山原始森林寻找野人。后来,沿辽沈、淮海、平津、渡江、跨海等重大战役旧址采访,与战友同获中国新闻奖。1996年去新疆实地采访探险壮士余纯顺。他还分赴南极、北极采访,给师生们留下难忘的记忆。
    强荧说:
    怎么捕捉新闻:1、新鲜感。2、求实态度。3、从身边找新闻。4、把握拉网时机。5、软塞思路。6、献身精神与贵人相助。
    怎样写作新闻:1、选取最佳角度。2、以小见大。3、树后有林子。4、人情味。5、挖掘细节。6、寻找道具。
    新闻写作要扎根现实,用心采写。报导要有追求,要迈向第一流。导向是灵魂,真实是生命,人民是中心。
    最后,强荧说: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确已飞过。用我们的声音和文字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新闻工作者一开始就要长成参天大树。用激情创造新闻的奇迹。只要有心,就可创造。

臧志成 博客文章
2014-11-19
 

上一篇: 火星探测PK月球探测(李必光) 下一篇: 为什么对彗星情有独钟?(李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