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大科技事件(杨先碧)
[2015-01-14 18:53:30]

    杨先碧博客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41850

    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影响深远的科技事件有哪些?美国杂志Scientific American邀请了一些科学家进行评选,结果埃博拉病毒蔓延、登陆彗星、私营太空船爆炸、病原体安全事故等较为普遍关注的事件上榜。

    
    1.埃博拉病毒蔓延
  目前,埃博拉病毒病仍然在西非国家大规模传播,已经导致近2万人感染,其中6000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如果不幸感染上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会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患者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2.首次登陆彗星
  2014年11月12日,欧洲空间局发射的罗塞塔号探测器,释放菲莱着陆器登陆67P/C-G彗星,完成人造探测器的首次彗星登陆。在航天科学领域,2014年是彗星之年——具体来说是“67P/C-H”彗星之年。67P/C-G是一颗灰蒙蒙的巨大冰状彗星,它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漂浮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科学家将把它与其他彗星进行比较,有望进一步揭开太阳系形成、地球生命起源等奥秘。
 

    
    3.美中达成历史性气候协议
  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而言,2014年是重要的一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完成了对气候科学状况的第五次评估,认为人类仍难辞其咎,且问题正在恶化。中美两个最大能源消耗国达成了历史性的协议。2014北京APEC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发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计划在2030年左右停止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4.引力波证据引发争议
  地球南极附近的BICEP2实验项目的科学家在2014年3月宣布,他们发现了引力波存在的确切证据。该成果被称赞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因为它似乎提供了关于宇宙暴胀的第一个直接证据。不过,这次的发现也引发了怀疑。最新的测评认为,BICEP2的数据可能不仅是由引力波导致的,也可能源于平淡无奇的古老尘埃。
 


    5.美国加州遭遇旱灾
    美国加州旱情已持续三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最近发布一项研究报告,加州正经历过去12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当地的湖泊、水库水位都创下历史新低。根据美国干旱监测机构的报告,加州近80%的地区处于“极端”干旱状态,超过55%的地区处恶劣干旱状态,即“超常”干旱状态。
 


    6.太空旅行试验受挫
    2014年10月28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飞船点火后不久爆炸。在“天鹅座”爆炸后的三天,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商业飞船“太空船二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哈韦沙漠地带坠毁,致使飞行员一人死亡,另一人重伤。这两起灾难事件还引起了公众对私营航天公司的质疑:他们是否能真的能让人们安全地实现太空旅游的梦想?
 


    7.实验用致命病原体安全事故
    2014年,美国政府实验室发生三起致命病原体安全事故,一起是由于炭疽杆菌未妥善灭活,数十人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活体炭疽杆菌;第二起是一个实验室准备搬家时,在储藏室发现遗忘了60年的天花病毒;第三起是一种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中混入了高致病性H5N1病毒。事故发生后,一些科学家呼吁限制实验室制造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等危险病原体。他们担心,一旦这些病原体泄漏,这可能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全球疫情。
 


    8.人造酵母染色体
  2014年3月,由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宣布,他们成功合成了第一条能正常工作的酵母染色体。这意味着科学界向培育人造生物迈出了一大步,被誉为攀上了合成生物学的新高峰。
 


    9.黑客攻击带来的变革
  美国最大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今年成为黑客攻击的受害者。这次黑客攻击可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56亿条零售信用卡处理系统信息被盗取,震惊美国。家得宝并非第一家遭到攻击的大型企业,今年以来美国多家零售商成为受害者。由于大量消费者信息泄露,再次引发了美国民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忧虑。由此也进一步推动美国零售商、银行、支付卡公司增加安全保护措施,促使他们加快在信用卡及支付卡中安装微芯片的步伐。
 


    10.贝壳雕刻化石改写人类发展史
  考古学家在印度尼西亚挖掘出一个约50万年历史的贝壳化石上,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雕刻证据。据悉,这项发现或将改写人类发展的历史。这些证据颠覆学界对直立人笨手笨脚、愚笨的刻板印象。在贝壳上刻下之字形痕迹的远古人类祖先已经聪明到能够运用薄薄的、平滑的贝壳作为工具;他的脑筋也够好到能够在贝壳上刻下抽象图案。
 

   (本文已经发表于《科学画报》微信。《科学画报》微信每日都有精彩科普文章更新,若需关注请微信搜索“科学画报”或kxhbcx,或扫描以下二维码:

 

 

 

 

杨先碧 博客文章
2015-01-04
 

上一篇: 世界上十大最美火车站(杨先碧) 下一篇: 《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新版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