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移动互联网下科普传播的思考(陈积芳)
[2015-03-17 18:37:07]


关于在移动互联网下科普传播的思考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陈积芳
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1月29日,上海市科普促进中心召集专家座谈会,对闸北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微科普——信息时代的科普创新》的工作方案进行讨论。由区县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在移动互联网下科技传播的工作方案,说明他们的工作思路是很超前、很敏捷、很务实的,他们提出的构想与措施也是较为全面细致的。而正是因为闸北区科委提出了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传播怎么做、具体到微科普怎么策划和落实,就推动了各方专家和科普工作者深入讨论这个重要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事关科普基层工作方向的、又是带有战略性的重要问题。我也有幸参加了座谈会,把自己学习、思考与认识的体会,按会议发言循序的主线,择要归纳如下。
    
    一、新形势下科普思路的变与不变

    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兴起。同时,也对科技传播带来新手段和新方式的变化与挑战。
    一方面,科普工作者看到科普的基本使命不变:一是科普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作用不变;二是公众的科普需求不变;三是科普成为科技创新的软实力地位不变。
    另一方面,专家和管理工作者看到了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外部与内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变的,是科普的使命、职能和目标以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而变化迅速的,是社会环境、思维习惯、信息需求、传播方式、技术支撑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进入21世纪,全球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球互联网络使用人数达到27.49亿人,已经占到世界人口的39%,网民数字如此庞大。移动互联网为信息流动和社会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快速崛起,2013年,全球电子商务产业规模达到33.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人,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同比增长41.2%;网络零售交易额跃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网络零售市场份额(1.25万亿美元)的23.9%;2014年“双十一”购物节,单日销售量达到571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
    提请科普工作者注意,科技最新成果往往在社会经济领域迅速使用,有40%的网上交易是通过手机点击完成交易的,当然年轻人是大多数。这就促使科普工作者思考,我们的传播方式,是否像生活消费一样,充分使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效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成果在多方面的广泛应用,科普跟上了吗?这就是信息新时代对科普创新的挑战。
    科普新常态在下述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科普传播的现代化、科普时空的全域化、科普资源的社会化与科普对象的差别化。方案提到的“科普对象的差别化”,我认为“差别化”则是始终存在的,如:新与旧、专业不同、国内国外,这些差别以前存在,网络时代依然存在。但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却是科普内容的前瞻化,这应予以注意。比如,石墨烃的充电新技术的应用;电动汽车将对产业带来什么变化;大数据的应用亟需向青少年和市民普及,等等。 

    二、移动互联网科普的虚拟与实务

    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是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深化而深入的。一般说来,网络化信息化的传播、交易等活动,通常被称作为虚拟经济和虚拟的社会活动。相对于物品和产品来说,网络销售、网络流通、网络传播的对象和主体,似乎是虚拟的。但巨量的电子商务的实践表明,它并不是单元式的虚拟的,更多表现为是实体的,或者说是以信息化的手段,展开和进行着务实的交易和流通,很现实地表现为对实体经济的实质性推动。
    传统物流企业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竞争需求。如:顺丰融资80亿元购置全货运飞机;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第一位的是汽车销售;上海市冷链物流企业增长60%,因为物流送递增长的是冷冻鲜品。快速、准确、低损耗已经成为电商和快递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那么,网络与电子商务是虚拟的还是实体呢?这不能简单用一句话就给其下断论,因为两者间的转换是出乎想象的快速。如,美国农庄的大樱桃一成熟,通过互联网订购,3天就可送到上海市民家的桌上。这种跨境的电子商务,较长时间以虚拟经济加以对待,连税收也不加征收,直至去年才开征,就是因为对其实体性认识不够。
    同样,互联网条件下的科普活动与科普产品到底是虚拟的还是实体的?我的看法是:我们应该把信息时代的科普,看得实体化多一些,虚拟化只是传播方式的背景性属性。从新媒体的生产结果上看,科普产品的新形态,更多的属性是实体的。如:微电影、微课件、微信文字、微影视,以及组织创作与制作,实施传播与宣传,都是很务实的事情。正是务实的科普新任务,才会在人才组织、资金投入、运行管理、制作生产和传播推广上,更务实地对待。

    三、微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和人才培养

    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科普,被称为微科普,是抓住了其快速、灵敏的特点,明显反映了科普传播的现代化、科普时空的全域化、科普对象的差别化和科普资源的社会化的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由纸质到电子、听说到看阅、单一到综合以及线下到线上,从形式上这样分析,无疑是对的。以我的看法,互联网提供了科普内容优质化的条件和可能。
    这两年,移动互联网手机成为人的一个电子器官的延伸这一特征已日趋明显:它有摄像头和感应器,将人的器官延伸增强了,而且通过互联网连在一起了,这是前所未有的。不仅是人和人之间连接,而且无论现在与未来,已看到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甚至人和服务之间都有可能产生连接。移动互联网最终其实是一个很巨大、全面联系的一个网络实体,这也是我们未来谈论一切变化的一个基础。互联网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爆发点,如:对于腾讯来说,希望在未来把用户与实体世界连接起来,用户可以用指尖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微信的公众平台可以成为用户与实体世界的一个连接点;希望搭建一个连接用户与商家的平台,腾讯只提供规则,由用户和商家去自由创意。于是,“互联网+……”这样一个模式,引发了创新的涌现。
    我们讨论的微科普——互联网背景下的科普创新,也在这个模式中演化。美国的大樱桃可以3天到上海消费者的餐桌上,科普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认为,关键是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科技的支撑下,做出最优质的科普产品,并最快速、最大范围地传播这些科普产品。
    上海市科委下属的沪杏科技图书馆两年前开始尝试制作微科普。每天以一主条三副条的微信,发布科普微信。我们可以从中体验到:一是最新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进入科普传播范围,世界的与国内的、基础研究的与工程研发的、环境保护的与健康医学的……都成为微信科普的制作对象;二是即使保证制作内容是优质的,但要在海量的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大洋中有效实现点击量,也是一个很实际的任务。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就成为微科普首要的功课,对科普内容的新颖性、准确性、形象性、简明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传播的样式上,新媒体传播的品种,微信里可以传输传统媒体的各种样式——文字、图片、表格、动画、电视、电影、戏剧、歌舞、音乐等等,无一不可,只是都加上了“微”而已。
    我们已经可以在微信里看到,只要是优质高水平的,就具备了传播的必要条件。比如,太阳系行星做成四维运行的科普课件,加上时间一维转动前行的景象,看起来就格外形象生动。又如,南极企鹅有多少种类,组合晶莹的冰山、不同企鹅的叫声,真实的现场感,这样的科普产品对孩子们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再如,上海科技馆花大力气制作的《中华大鲵》等内容优秀的科普影视片,也可以在微信中试行传播。随着上海老龄化的深入,大量老人的疑难病、代谢病的健康管理类微科普产品,需求量极大,更有待于下功夫开发制作。由于信息流动的快速与海量,科普领域的敏感问题的作品的制作,更显得紧迫,如对转基因食物的科普,需要有严谨的科学诠释做依据。
    所以,在互联网背景下,科普内容的优质化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获得更多更新的科技知识资源,又可以在未来把受众与科技实体世界连接起来,广大青少年与市民通过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用指尖就能触及科普的方方面面。

    四、不同层次微科普的重点与做法

    科普,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微科普,是面对社会、面对群众的很实际的任务。在上海闸北区这样有着深厚文化与产业历史的市区,要做好紧跟信息科技发展势头的微科普创新创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微科普——信息时代的科普创新》的工作方案作了修改补充,现已比较完善。在此,我只是从多年从事科普的经验出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抓住重点。结合闸北区科技创新的实际深入分析,抓住关键点切入;全球级、全国级的科技成果的微科普,也可涉及,但必须资源能连接。比如,高铁新技术的微科普可以考虑,原有的铁路科技博物馆就在闸北区,在铁路部门支持下,共同制作,并面向全市及全国。再比如,传感器高技术覆盖产业的微科普也可以考虑,因为中科院技术物理所只有一路之隔,他们是全国传感器牵头单位。还有印刷科技与电子读物、量子通讯与移动通讯,都是可考虑的。
    2.抓住外包。以科普内容优质化为指标,择优选择有科技前沿分析能力和运用动漫的文艺能力的新传媒公司,承接新型的微科普作品。马云认为,下一轮是大健康产业,在互联网上的发展是会超过电子商务的。那么,健康管理的微科普作品将是重点外包的选择,它对老百姓的科技恩惠和应对老龄化的收益面是很大的。
    3.抓住传播。这个环节很重要,因微科普尽管敏捷灵活,但其科技传播的公益性特征依然很明显。尽管部分年轻人会感兴趣,但商业化驱动的动机不会很强。即使科普微信优质,由于它的教育性和公益性,仍然会影响其传播的数量。闸北区科委、科协、市科技部门和科技社团的基层单位,具有联系和组织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的工作优势,可以在促进微科普的传播和点击的数量方面,探索考核、奖励的办法。
 

上一篇: 空天飞机:全球即时打击武器(杨先... 下一篇: 即将改善我们生活的十项重要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