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望远镜的一大功劳(李必光)
[2015-09-04 13:58:17]

    李必光博客链接http://www.oldkids.cn/blog/blog.php?uid=11270


哈勃号
开普勒号

    92位“幕后英雄”

    空间望远镜也被叫做天文卫星或天基望远镜。根据维基百科的统计,人类迄今为止共发射了92个空间望远镜。宇宙中存在不同的物理现象,用不同的频段去观察天体,会得到不同的科学收获。
    人类迄今为止发射过的空间望远镜,其主要的工作方式有伽马射线、X射线、可见光、红外与毫米波、微波、射电、粒子探测、重力波等。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在可见光频段工作,也有一些望远镜是双模式的工作方式,例如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就拥有紫外和可见光2种模式,欧空局在2007年发射的国际伽马射线天文观测台有伽马射线和X射线2种工作模式。

   “开普勒”的神秘之门

    按照美国宇航局的解释,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天文学家越来越关心银河系中有多少类似于地球的行星?如果有一颗与太阳尺寸相当的恒星作为星系中心,那么在其中有多大的概率存在像地球一样的行星等问题。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于2009年升空。该望远镜的设计寿命是三年半,也就是到2012年底退役。在2012年,虽然4个反作用飞轮中有1个已经坏了,但美国宇航局认为它的状态还不错,打算让它超期服役到2016年。可到了2013年3月,该望远镜又坏了一个飞轮。几个月后,美国宇航局宣布不打算再修理这2个坏掉的飞轮了,让它凭借剩下的2个飞轮和推力器继续发挥余热。为此,美国宇航局制定了K2计划,让它专门在红矮星附近寻找类地行星。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主要采用“凌日法”进行测量,即一颗恒星如果拥有行星,那么行星会因为公转而周期性地挡在恒星和望远镜之间,使恒星的亮度发生变化。望远镜观察到一颗恒星后,就会对它的亮度进行持续观察,测量出亮度的变化,并绘制出亮度曲线。然后把这条曲线转换成更容易观察的形式,运用软件从中选择出可能发生了“ 凌日现象”的星体。经过开普勒定性观测的目标,就可以列入开普勒行星目录了。

   “烧钱”值得吗?

    自从人类开始研制和发射空间望远镜以来,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只不过那些成果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知识接受能力相距太远,所以很少有人关心。这次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类地行星后被媒体热炒,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深空探测的了解。
    空间望远镜本身是很“ 烧钱”的。首先,它所采用的卫星平台很少能与其他卫星通用,必须单颗定制。其次,它的观测系统远比对地观测卫星复杂,同样需要单颗定制。另外,空间望远镜往往还需要部署在特殊的轨道上,对运载工具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这些原因都决定了空间望远镜的成本高昂。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费用是6亿美元,但已经是同类产品中便宜的了。
    中国也即将发射自己的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这意味着,属于中国的空间天文观测时代就要开始了。

李必光 博客文章
2015-09-03
 

上一篇: 胜利日大阅兵的航天兵器(李必光) 下一篇: 来自“鸟巢”的喜讯(钱平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