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动过程

1.导入情境
科学老师:大家都收看或收听过天气预报吧?请各位回想一下,天气预报中通常会涉及到哪些要素?
(邀请台下4—5位学生举手回答,力求达到一个暖场效应。)
(参考答案:降水概率、风向、风力、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气压带等)
天气预报都会考虑气温、气压、风向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本身变化的结果。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就是这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大气压。请同学们想想,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哪些影响呢?
(科学老师深入台下学生群,走近学生,邀请学生踊跃发言。)
(参考答案:心情的压抑、肺水肿、高原反应等)
2.角色安排
听众、参与者
3.活动流程
(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科学教师: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大气对包裹在其内部的物体都有压强。你能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吗?
(鼓励学生举手回答,暂且不做对与错的评判。)
实验一 吸水蜡烛
你相信吗?盘子里的水一下子就被吸到杯子里去了。
(现场举手投票,科学老师:“哪些同学认为水会被吸进杯子的,请你们举手示意。”“再请不同意这种观点的同学举手”。趁着底下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热火朝天之际,建议科学老师将投票数写在黑板上公示。)
科学老师:下面就让我们借助科学的方法来一探究竟。
实验步骤
1.准备一个浅盘和一个玻璃杯,把蜡烛固定在浅盘中间。
2.给浅盘注满水,点燃蜡烛。
3.用杯子罩住蜡烛,在蜡烛熄灭的瞬间,盘子里的水就会被吸到杯子里去。
深入解析
蜡烛燃烧使得杯子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膨胀就会溢出杯外。接着,杯中的氧气用尽,蜡烛熄灭,之后杯内空气冷却,气压下降。同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杯中的气压下降。于是,杯外的气压高于杯里的气压,就把水压进杯子里去了。
(2)体验大气压的大小
科学教师:既然大气压真实存在,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
(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举手回答。)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共同去探究下一个实验。
实验二 拿不出来的橡胶手套
你相信吗?将橡胶手套固定在空牛奶盒中,不管你怎么用力,都拉不出来。
科学老师:同学们相信吗?
(同学的回答自然有相信的,也有不相信的,为了验证真伪,邀请一位学生配合科学老师共同来完成台上的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用手工刀将牛奶纸盒的上半部裁掉。
②放一只橡胶手套到盒中,把手套的手腕部分翻到盒外包住盒口,用胶带固定好,使纸盒内呈现密闭状态。
③让同学把手伸进盒内,将橡胶手套拉出来,但是无论怎么用力,就是办不到。
深入解析
由于牛奶盒与橡胶手套之间形成了密闭的空间,当你想拉出手套时,势必要使这个密闭的空间扩大。但由于空气无法从外面进入并填充这个空间,外面的大气压会向内挤压橡皮手套,因此怎么也拉不出来。
科学教师:在上海科技馆的智慧之光展区里就有一件叫做“泗水拔鼎”的展品,它被誉为是古代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向您讲述着大气压强的巨大威力。
该展项演示了大气压强的基本原理。你可以选择不同公斤力的铜鼎,按下按钮用真空泵抽去铜鼎内的空气,用力将铜鼎拔起。
这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马德堡半球事件”,相传秦朝时期,泗水河中有一大香炉(鼎)倒置在河底,秦始皇组织了许多人齐力拔鼎,结果绳子断了,鼎却未被拔起。本展品中利用大气压强原理,让观众自己用真空泵抽去鼎内的空气后,铜鼎内的气压远小于铜鼎外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压力牢牢地压信了铜鼎。所以鼎就拔不起来,一般来说,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离地面越近,大气压强值越大。
(3)大气压与动物行为的关联
想一想:蜻蜓飞低是因为什么?蚂蚁搬家是因为什么?
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下,蜻蜓因翅膀变软而飞得很低,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天气要变坏,要下大雨,地面要积水了。
其实,自然界许多动物都有这样一种本能。蝉的叫声是由它的腹部发音器的薄膜振动而发出的。椐一般观察,夏天由雨转睛前2小时左右,蝉就叫,而晴天转阴天时,蝉不叫。这是因为下雨前,它的发音薄膜潮湿,振动不灵。相反,天气转好,空气干燥,薄膜振动有力。蜜蜂最适宜于天气睛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睛。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继续睛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当天气即将转阴雨的时候,黄骊鸟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夏秋季节,日出或黄昏时,猫头鹰两三声连叫,并在树枝东跳西跳,很不安宁,叫声低沉像哭泣,这是天将下雨的天象。鹁鸪鸟在不同天气里叫声不一样。睛好天气,它不急不慢地叫着“咕咕咕,……”声音清脆,没有拖音。天快转阴雨时,就连叫“咕咕咕-咕,……”声叫得重,拖音长。
倘若你想进一步研究动物的行为与气压的关联,就请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那里你将叩开生物界的大门,探寻到更多生命精灵的奇闻异事。
(4)学会测量大气压
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完成一项大气压强的测量活动,并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应内容。
第一组:
采用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气压表数值显示器测量现场的大气压强。(每个参与的学生发一个测量气压的气压计)
第二组:利用注射器测量大气压
(详情请见学习单)
(5)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古代,人们利用大气压制造了大气压抽水机。最简单的抽水机只需要一个两端开口的铁筒和一个与筒内壁密切配合的活塞就制成了。它的工作原理和注射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大气压强把液体吸入管中。注射器在吸药液前将活塞推到下端,然后将针头插入药液瓶中,当活塞被提起来时,管内前端的气体极少,压强相当小。药瓶中的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进针管中。
现在,人们经常用吸管吸各种饮料、人参蜂王浆等口服营养液,给钢笔灌墨水,农业灌溉中常用的“虹吸现象”,新型墙壁上的挂衣钩等等很多方面都是巧妙地利用了大气压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