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生作品>>征文2008
生物入侵之灾
[2009-09-23 12:45:36]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绿的醉人的叶片象巨大的绿毯平静地铺在水面上,间或盛开着浅蓝色的“小喇叭花”,花瓣上布有黄色斑点,看上去像凤眼,也像孔雀羽翎尾端的花点,耀眼、灿烂。但有谁能想到,优雅美丽的她竟是可怕的“水中杀手”!
    自从1901年,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并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作为猪饲料推广之后,便在中国一发不可收拾。对于那些生活在水面下的生物来说,水葫芦简直就是恶魔般的杀手。阳光被这巨大的、紧密的“绿毯”严严实实地挡住了,水里的氧气也几乎被茂密的水葫芦霸占去。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  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不仅如此,水葫芦还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死后的腐烂体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属高含量层,直接杀伤底栖生物,可谓三位一体式的灭绝战术!
    水葫芦之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生态问题,且成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水葫芦暴发之后拥堵航线、阻塞水道、威胁渔业甚至侵扰电站等等,直接导致严重经济损失。 在我国,每年仅打捞一项便花费上亿元之巨,然而,这尚不能阻止水葫芦的蔓延以及它所造成的损失。在备受水葫芦侵扰之苦的上海,市容环卫管理部门的数字显示,2006年上海市一共打捞了26万余吨水葫芦,代价是出动了3889人次及1092艘次船只。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能够阻止2007年7月水葫芦提前于往年卷土重来。
    其实,像水葫芦这么霸道的家伙还很多,微甘菊将吞掉伶仃岛、飞机草,要霸占美丽的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宝贵的海岸滩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侵入神州大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生物有近300种,它们都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来到异国他乡后,失去了原有天敌和环境的控制,迅速壮大队伍,挤占当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鸠占鹊巢”,蔓延成灾。在生物学上,这叫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三宗罪

    一宗罪: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入侵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包括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损害动植物多样性和影响遗传多样性等。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最新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物种栖息地的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会很快开始并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人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由于外来物种的排斥、竟争导致灭绝的本地特有物种则是不可恢复的。因而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宗罪:危害农林业经济发展。
    外来种每年给我国的经济带来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外来入侵物种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水花生对水稻、小麦、玉米、红曹和离首五种作物全生育期引致的产量损失分别达45%、36%、19%、63%和47%。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易引起马匹的气喘病,凉山州盐源县自发现紫茎泽兰后的5年内死掉15213头羊,云南省的永德县也因紫茎泽兰的危害,使马匹数量在10年内由3000匹减少到400匹。

    三宗罪:威胁人类健康。
    外来入侵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比如:豚草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每年7月~
9月豚草开花散粉时,体质过敏者便产生哮喘、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体质弱者可发生其他合并症甚至死亡。一些外来动物如福寿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寄主,麝鼠可传“野兔热”,疯牛病、口蹄疫、艾滋病更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

防不胜防的入侵“策略”

    “吃得苦中苦,方为草上草”
    试想,如果有一种生物,既能够在冰天雪地里生长,又能在炎炎烈日下定居,无论是面对干燥沙漠还是盐碱土壤都毫不介意,对于食物从不挑肥拣瘦,又特别能挨饿……那么它在哪儿不能“出人头地”呢?原产南美洲的空心莲子草,就是凭借这一身“铁布衫”功夫,在我多个地区令当地物种“臣服”,站稳了脚跟
 
    “多子多福。”
外表楚楚可怜、文弱绚烂的加拿大一支黄花,即使不用种子,其竹子一样的地下根茎也会四处蔓延,在找到合适的地方后自动生出新株,除非一株不剩地彻底连根铲除,否则黄花过处寸草不生,最后就只剩下它一支黄花惟我独尊了。

    “柿子检软的捏。”
    选择单调薄弱的生态系统作为入侵的目标,是入侵者惯用的策略。天牛虫正是瞅准了三北地区大部分是树木品种单一、生态结构简单、很难抵抗虫害的人工林才乘虚而入的,被形象地称作“不冒烟的森林火灾”。相对而言,尽管在西南的混生林里同样能抓到张牙舞爪的天牛,但在那里它们就无法嚣张,原因在于那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强。

防患于未然的抵制策略

    世界贸易的密切度和总量的不断加大,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贸易与旅游业的大幅度增长,为物种偶然的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在各大陆之间跋涉的旅行者,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使物种入侵某个地区成为现实可能。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是潜在的生物人侵者携带者。生物人侵这道世界性难题,已经现实而又残酷地摆在人类的面前。
    外来物种并不是天生的入侵种,只是人类对生态知识缺乏和对生态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它们变成了破坏生态安全的“恐怖分子”。所以,应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要杜绝盲目引种和违法引种以及加强动植物检疫等工作,提高全人类对生物入侵危害性的重视和认识,防患于未然,将有害生物拒于国门之外。而对于已入侵的有害生物则应因地制宜,积极合理的利用生物、物理、化学、农业等一切有效方法控制其扩大、蔓延。
    另外,对于健康的生态系统来说,外来物种很少能够形成入侵的规模。尽管几乎所有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外来物种入侵,但是,其中一些生态系统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在云南和四川造成严重危害的紫茎泽兰,入侵的就是大面积退化的草场。因此,保持自身生态系统的健康也是抵御外来物种入侵的有效手段。

2008•大学组二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4级生物技术2班  杨力达

    评注:文章从“生物入侵之灾”落笔,列举了“入侵生物”的种种罪状,提出了“防患于未然”的抵制策略。论述清晰,立论正确。
 

上一篇: 灾难经济公司 下一篇: 以虫之道还治虫之身